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

公立三甲綜合醫(yī)院
義診活動
牛德福

暫無義診活動相關內容

我是醫(yī)院宣傳辦人員
我要發(fā)布官方義診活動

科普·直播義診專區(qū)

查看全部

萎縮性胃炎遲早要變成胃癌嗎?

得了萎縮性胃炎遲早要變成胃癌嗎?這是最常見的一個誤解??赡艿靡嬗诰W絡的普及,很多診斷為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會將之與胃癌劃等號,因此而憂心忡忡。事實上,萎縮性胃炎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可能發(fā)展為胃癌。只有中重度萎縮性胃炎并且伴有中重度腸化或不典型增生者,發(fā)生胃癌的風險才大大增加。所謂的萎縮是說胃縮小了嗎?腸化與不典型增生是什么意思?萎縮并不是胃整個變小了,而是胃的粘膜層變薄了。腸化全稱是腸上皮化生,通俗地說,就是胃粘膜細胞在長期的炎癥刺激下發(fā)生某種形態(tài)上的變化,變得更接近于腸粘膜的細胞(必須切片化驗,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不典型增生,又稱為異型增生或上皮內瘤變。通俗地說,就是在顯微鏡下觀察,胃粘膜細胞已經失去正常細胞形態(tài),而接近于癌細胞的形態(tài)了(但還未變成癌細胞)。通常用「輕度、中度、重度」,以及「低級別、高級別」分別表示其接近癌細胞的程度?!嘎晕秆住褂心男┓N類?它們與胃癌的關系如何?臨床上,通常將「慢性胃炎」分為萎縮性胃炎與非萎縮性胃炎,其區(qū)別在于是否存在胃粘膜固有腺體的萎縮。一般來說,大多數胃癌的發(fā)展遵循如下規(guī)律: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癌。發(fā)生上皮內瘤變(異型增生)是進展到胃癌的最后一步。據統(tǒng)計,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發(fā)生胃癌的機率約為 0%~23%,高級別者約為 60%~85%。胃炎癥狀重,是不是說明炎癥嚴重,發(fā)生胃癌的可能性就大?不是。胃炎患者常會出現上腹脹、上腹痛、早飽、反酸、噯氣等癥狀。但癥狀的有無與輕重往往與胃炎的內鏡下表現及顯微鏡下嚴重程度不符合。癥狀很重者可能胃炎程度很輕,而無癥狀者亦有可能進展至胃癌。慢性胃炎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原因較為復雜。最主要的因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煙酒嗜好,膽汁反流,自身免疫,某些藥物等均可能造成胃粘膜損害,導致慢性胃炎。患了慢性胃炎,哪些因素可能加重病情?應該如何保養(yǎng)胃?多數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患者病情較穩(wěn)定。但反復或持續(xù)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良飲食習慣等均為加重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的潛在因素。水土中含過多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微量元素比例失調、吸煙、長期飲酒,缺乏新鮮蔬菜與水果,經常食用霉變、腌制、熏烤和油炸食品,過多攝入食鹽,有胃癌家族史,均可增加慢性萎縮性胃炎患病風險甚至增加癌變可能。相應地,保養(yǎng)胃的主要方法就是清除幽門螺桿菌,祛除上述這些不良習慣。治療胃炎有哪些藥物,如何選用?治療慢性胃炎的目的主要是兩方面:減輕癥狀及減輕胃粘膜炎癥。藥物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抑酸藥:抑制胃酸分泌,如「拉唑類」藥物。主要用于減輕上腹痛、燒心、反酸等與胃酸有關的癥狀;促動力藥:促進胃蠕動排空,如「嗎丁啉、莫沙必利」等。主要用于改善胃脹、早飽、食欲不佳等癥狀;抗菌藥物: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患者應間隔多久進行胃鏡復查?綜合考慮病情以及患者方便、經濟性,根據不同情況應遵循如下隨訪時間:無腸化、上皮內瘤變者酌情隨訪復查;中重度萎縮伴腸化者 1 年復查胃鏡一次;萎縮性胃炎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者每 6 個月復查胃鏡一次;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者確診后需立即進行手術或內鏡下治療,切除病灶。有沒有什么藥物可以防止萎縮性胃炎發(fā)展為胃癌?很遺憾,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肯定地逆轉萎縮性胃炎或防止其發(fā)展為胃癌。比較有益的是,清除幽門螺桿可以降低萎縮性胃炎發(fā)展為胃癌的比例。有些研究認為,增加維生素 C、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發(fā)生率。體內缺乏葉酸者,補充葉酸可能改善萎縮性胃炎,減少胃癌發(fā)生。

足弓高,怎么跑不快?-—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MSN)

足弓高,怎么跑不快?還常跌倒怎么回事?—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MSN)不久前,一位媽媽帶著8歲的男孩來小兒神經科門診看病,訴說她兒子腳橋(足弓)很高,跑步總是跑不快?走路經常跌倒,幾乎每條褲子膝蓋都摔破了。說著拉起孩子的褲腿,見兩個膝蓋皮膚都是疤痕、烏青塊。孩子媽媽疑惑地詢問醫(yī)生,聽人家講平足底跑步不快,參軍體檢也不及格,而我們孩子足弓這么高,也會那樣,這是怎么回事呀?醫(yī)生詳細的詢問了病史、家屬史,孩子媽媽說孩子的爺爺、爸爸走路的步態(tài)與他很相似,也跑不快,走路也常會跌倒。醫(yī)生接著仔細的給孩子做了神經系統(tǒng)體格檢查,和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發(fā)現這孩子小腿肌肉萎縮,呈“鶴腿”狀。雙下肢膝關節(jié)以下出現手套襪子狀痛、溫、觸及深感覺減退,局部皮膚呈青紫色,皮溫低,足弓高聳,輕度爪形趾。行走時表現特殊的跨越步態(tài),肌無力,肌萎縮,肌束顫,腱反射減退。肌電圖示神經源性損害。神經運動、感覺傳導速度較正常差。初步診斷該孩子得了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HMSN),建議轉上海兒童國際醫(yī)學中心小兒神經科進一步診治,經會診,腓腸肌活檢示神經源性肌萎縮。確診HMSN。HMSN又稱腓骨肌萎縮癥(Charcot-Marie-Toothdisease,CMT),是常見的具有高度臨床和遺傳異質性的周圍神經系統(tǒng)單基因遺傳病,其遺傳方式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隱性傳及X連鎖顯性或隱性遺傳?;疾÷始s為1/2500。通常于兒童期或青少年期發(fā)病,臨床主要表現為慢性進行性四肢遠端肌無力和肌萎縮、感覺減退和腱反射消失,伴高弓足和脊柱側彎等骨骼畸形。多數患者疾病進展緩慢,出現輕至中度功能損害,但不影響預期壽命。根據神經電生理學和病理學特征,迄今為止HMSN,的分子遺傳學分型大致分為5型:基因大片段重復突變導致的(HMSNⅠ)型是最常見亞型,約占所有HMSN的50%;其次是HMSN X型,占10%∽15%。X性連鎖顯性遺傳HMSN中,男女均可發(fā)病,男性患者只能將疾病傳子不傳女,男孩再發(fā)風險率100%。女性患者可將疾病傳給子女,再發(fā)風險率50%。X連鎖隱性遺傳的HMSN研究尚無明確的結果。HMSN發(fā)病機制不明,通過分子遺傳學方面的研究證實,已發(fā)現多種致病基因,這些致病基因在維持周圍神經軸索、髓鞘的結構完整性和功能完整性、、細胞信號轉導、、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HMSN臨床診斷依據:①兒童期或青春期出現緩慢進展的對稱性雙下肢無力;②垂足、弓形足,可有脊柱側彎;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常伴有感覺障礙;④常有家族史;⑤周圍神經運動傳導速度減慢,經活檢顯示神經源性肌萎縮樣改變。本患兒符合以上診斷標準。目前尚無逆轉HMSN病程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包括康復治療、外科矯形手術、藥物治療等,以最大限度恢復獨立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和盡可能減少殘疾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為目標。HMSN傳統(tǒng)的對癥支持治療康復治療以改善行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為基本目標。包括力量訓練和拉伸訓練以維持肌力、防止肌萎縮,以及適當的輔具(矯形器)以鼓勵患者活動并提高安全性,同時囑患者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增加運動負擔。提高有氧運動能力、改進體能、保持運動幅度、避免關節(jié)攣縮為目標。其中,耐力訓練和力量訓練以近端未受累肌肉為主,如膝關節(jié)伸曲、髖關節(jié)伸展和外展等,以增加行走過程中對遠端肌無力的代償,改善運動功能。肌無力和關節(jié)攣縮導致的體能和行走能力下降常導致疲勞癥狀。因此,有氧運動訓練如騎行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肌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增強自我調整能力以降低跌倒風險。拉伸訓練可以預防關節(jié)攣縮和維持關節(jié)活動度。由于足部畸形、足下垂和跟腱攣縮是HMSN患者最顯著的臨床癥狀,個體化矯形器可以提高患者的姿勢控制能力、保持體位穩(wěn)定、降低運動耗能量。藥物治療可用維生素類促進病變神經纖維再生,神經肌肉營養(yǎng)藥有一定幫助。藥物治療可用維生素類促進病變神經纖維再生,神經肌肉營養(yǎng)藥有一定幫助。針灸理療按摩可增強肌肉和跟腱其伸縮功能。踝關節(jié)攣縮嚴重者可手術松解或肌腱移植HMSN家庭護理①腓骨肌萎縮癥多有運動障礙,合并有肌肉萎縮,應加強肢體被動訓練,可給予適當的按摩治療,改善血液循環(huán),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延緩肌肉萎縮。②本病足背屈無力,常呈高弓足、爪形趾、馬蹄內翻畸形,使肢體站立不穩(wěn),易跌倒,采取各種措施預防骨折顯得尤為重要?;顒虞^少,有大便干燥,應多飲水,多吃纖維素食物,預防便秘。勿過度勞累,注意保暖③以感覺障礙表現為主者,有痛、溫覺障礙,洗足時不能識別水溫,防止出現傷燙。深感覺減退,感覺性共濟失調,不能走黑路,尤其夜晚光線不足,易跌倒,應有人扶持。④心理護理:腓骨肌萎縮癥多為青年人,肢體不能活動,病情常有進行加重,患者難以接受,本人及家屬常出現心情低落,伴有焦慮與抑制情緒,對將來沒有信心,應加強心理方面護理,鼓勵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疾病,并配合醫(yī)生治療。寧波市鄞州人民醫(yī)院 小兒神經科 主任醫(yī)師 王文光2018-08-01本文系王文光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ww.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