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的心理門診當中遇到很多不愿意上學的孩子。 這是我?guī)啄昵暗膫€案。一個17歲的男孩,初一開始情緒低落,間斷不上學、不出門。我暫且把他的名字化名為明明,看了很多醫(yī)生,先后診斷為注意力不集中,雙向情感障礙。后來他還被診斷過精神分裂癥,服用過很多精神科的藥物,來診的時候也沒有什么明顯的好轉(zhuǎn)。 其實,明明患上的是“學校恐懼癥”。 這個病的臨床表現(xiàn)是對學校產(chǎn)生強烈的恐懼,并且拒絕上學,屬于兒童和青少年情緒障礙的范疇。在兒童和青少年群體當中比較常見。尤其是在那些智商比較高的兒童和青少年當中更多見,大概占到兒童青少年以情緒障礙作為主要內(nèi)容來就診的人數(shù)10%左右。也就是說在10個情緒障礙兒童當中,大概有一個是學??謶?。 嚴格地來說學??謶职Y至今都沒有被列為國際疾病和中國精神疾病分類的方案和診斷體系當中。但是它確實是一個客觀存在。 (2)我的一個小病人就曾經(jīng)以反復的咳嗽為主要癥狀,醫(yī)生和家長都以為是肺炎,甚至在綜合性的醫(yī)院住了一個多月,后來發(fā)現(xiàn)不是肺炎,被診斷為神經(jīng)性咳嗽,由呼吸科的醫(yī)生轉(zhuǎn)介給我們心理科。 初期有時候為了達到不上學的目的,孩子會借助頭痛、腹痛、食欲不佳,全身無力的主訴獲得父母更多的同情和關(guān)注。到后來父母要求他上學的時候,就出現(xiàn)緊張、哭泣、吵鬧、焦慮不安,以及各種軀體的癥狀和精神方面的癥狀。 如果把這些孩子送到學校去,也常常會產(chǎn)生一些退縮的行為:比如說低頭走到自己的位子上,不跟同學打招呼,上課的時候沒辦法專心,不敢正視老師,沒有辦法回答問題,等等。放學以后他會如釋重負。 通常我們會通過以下幾個標準來進行評估和診斷學??謶职Y: 上學非常困難,常常缺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甚至還有連續(xù)很長時間不上學的情況。 面臨上學問題的時候,出現(xiàn)嚴重的不安情緒。包括極度地恐懼,發(fā)脾氣、或者是抱怨,軀體的各種不適,等等。 跟那些逃學的孩子不一樣,逃學的時候家長并不知道。而這一類學??謶职Y的孩子,他的癥狀家長是知道的,而且家長也知道他不能夠去學校。 沒有很明顯的反社會行為特征,比如說偷東西、說謊、破壞行為等等。 總而言之,學校恐懼癥的孩子最突出的癥狀,就是拒絕上學。 學??謶职Y有三個高發(fā)的年齡: 4到7歲,也就是上小學、上幼兒園的時候,主要是跟分離性焦慮有關(guān)。 11、12歲的時候,主要是上中學,可能跟換了學校,換了環(huán)境,學業(yè)壓力增大,功課增加,新的人際交往困難等等焦慮有關(guān)。 14歲左右,青春期的時候,可能跟第二性征的發(fā)育,他對于自身的體相焦慮有關(guān)。 (3)文章開頭提到的明明,他在媽媽的陪伴下接受家庭治療。坐在治療室里的他顯得比較拘謹,身材很胖,外形看上去跟17歲的年齡很不一致。青春期男孩的特征他都沒有。我的治療室里有不同類型的沙發(fā),他們母子倆人卻選擇雙人沙發(fā),緊緊坐在一起,倆人都挺胖的。 談到兒童學校恐懼癥的發(fā)病因素,跟遺傳有關(guān),還有跟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也有關(guān)系。但總歸,這跟孩子要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面對世界有關(guān)系。 精神分析、行為理論、發(fā)展理論都對學??謶职Y給出了解釋。我們今天主要從家庭治療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 家庭治療認為,個人的癥狀行為不僅僅屬于個人,而是屬于他所處在的整個家庭系統(tǒng),尤其是當這個家庭系統(tǒng)出現(xiàn)功能障礙的時候,個人的行為問題,或者是癥狀就會出現(xiàn)了。 就孩子不上學這個癥狀而言,可能一方面孩子的不上學,代表了他所在的家庭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問題。另外一方面,有可能他不上學的癥狀,也維持了他家庭系統(tǒng)的某種平衡,也就是說孩子的不上學變成了維持家庭系統(tǒng)平衡的一種策略。 (4)明明離家在外的時候總感覺到心神不定,渾身上下不自在。即便出門也是跟著媽媽出門。所以一天下來大概95%的時間都跟媽媽在一起。 明明發(fā)病是在5年前,那一年他家庭里面發(fā)生了很多事情。媽媽因為疾病誤診造成了生殖器官的切除,提早病退。由于媽媽的疾病,夫妻關(guān)系也受到一些影響,從而夫妻分居,再加上婆媳矛盾,使得夫妻關(guān)系變得越來越疏離了。這個時候明明就開始出現(xiàn)一些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繼而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不上學。 他媽媽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顧明明身上,夫妻互動也越來越少。由于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夫妻之間又產(chǎn)生了很大的差異,關(guān)系就更加緊張。 一年多前爸爸又出現(xiàn)了夜不歸宿的情況,所以父母的婚姻就走到了破裂的邊緣。這時候明明的癥狀就變得越來越嚴重,升級為精神疾患。 他需要跟媽媽在一張床上才可以入睡,吃飯、吃藥、洗澡都需要媽媽的幫助??上攵粋€17歲的青春期少年變成了一個孩童。這樣一個癥狀的演變也使得他媽媽沒有辦法顧及到其他,也使得爸爸不得不每天回家來張羅給孩子看病。 孩子生來就如同海綿,吸收父母的訊息。 即便父母心理最不被人察覺的憂慮也會成為孩子的不安,這是相互牽引的自動反應(yīng)。也許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家人都沒辦法察覺,然而青春期的孩子離不開家總是有原因的。 在明明父母婚姻關(guān)系的天平上,他的內(nèi)心偏向母親。治療過程當中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站在媽媽的立場上,所以他是愛著媽媽的愛,恨著媽媽的恨。 所以我視他為媽媽的武士,他為母親而戰(zhàn)。 潛意識里害怕離開媽媽,害怕爸爸和媽媽的直面沖突,進而他留在家里保護母親,所以他沒辦法去學校,離不開家。 還有一部分是失去健康、失去婚姻、失去丈夫的母親潛意識里也希望把孩子留在身邊,留在家中。 明明是一個處在青春期的男孩子,他把父親完全排除在他的內(nèi)心之外,他的精神世界里也就少了一個親近、好感、信任、模仿和認同的父親形象,進而他的內(nèi)心就會變得更加地空虛、緊張和焦慮,所以更加地不敢跟外人接觸,更加不敢面對外部的世界。 (5)每個孩子都是忠誠于家庭的,當家庭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尤其是父母關(guān)系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孩子總會想盡一切的辦法來分擔父母的痛苦,來表示他們的關(guān)心。 所有的孩子都很難拒絕這個誘惑,甚至會用父母最害怕的方式,也就是傷害自己的方式來生活。孩子也會扮演父母的照顧者角色來照顧父母,使得這種痛苦能夠延續(xù)下去。 曾經(jīng)有一個來訪的家庭,一個五歲的小女孩,聰明可愛。但是她就是不肯去幼兒園。當我們探究她的家庭沖突的時候,她對我說:我們家最主要的問題是爸爸沒有爸爸的尊嚴,媽媽沒有媽媽的溫柔,我們家爸爸、媽媽的角色顛倒。 雖然這個小朋友只有五歲,但是她對她家庭的理解如此深刻,她一語道破,擊中要害,令得在座的父母目瞪口呆。 當然不是所有的父母、孩子都能夠理解孩子不上學的問題。大多數(shù)家庭被不上學的癥狀所牽制、焦慮不安,甚至會發(fā)展出不利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來使得不上學的癥狀被繼續(xù)地維持下去。 在當今這樣一個焦慮的社會當中,充滿各種的不確定性。比如說家庭里面沒有解決的哀悼,夫妻沒有解決的婚姻沖突,焦慮的父母,害怕分離的孩子,混亂的家庭結(jié)構(gòu),卷入父母沖突而三角化的孩子,以及代際之間界限的破壞,家庭的投射和移情,以及和原生家庭的關(guān)系,等等,都會導致出現(xiàn)一個不上學的孩子。 (6)再跟大家分享一個臨床的案例,讓我們大家一起去分析理解孩子為什么不上學。這個個案是今年上半年現(xiàn)場訪談的一個個案,前后見了他們兩次,我給這個個案取個名字叫“有希望才能活下去”。 這個家庭是個外地來滬打工的家庭,爸爸本來在超市里面做保安,后來因為身體的原因,只能靠推車擺攤做早點來掙錢養(yǎng)家。媽媽是個鐘點工,一家四口住在上海的郊區(qū)。這個家庭現(xiàn)階段最大的困難:19歲的姐姐不上學。家里面還有一個弟弟,一家四口。 這個姐姐從小跟奶奶長大,和出門在外打工的父母關(guān)系很疏離,從記事開始,她眼里爸爸、媽媽整天吵架,父母不和。媽媽和奶奶、奶奶的家人也有很多紛爭。所以她從小就立志要離家、上大學。 兩年前她以全省前100名的好成績考到了上海一所非常好的大學。在別人看起來非常了不起,但是大一下學期就病了,被診斷為雙向情感障礙,分別住院兩次,而且休學在家。 第一次見到他們的時候是爸爸、媽媽和姐姐三個人來的。一走進治療室,爸爸就說:你幫幫我們吧,女兒不上學,整天在家里摔東西發(fā)脾氣,因為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跟我們吵架。對我們家來說孩子讀書是我們家支撐下去的唯一希望。 一個長大離家的孩子,為什么又退回到家里邊去了呢?對我來講是一個好奇,也是很重要的問題。我就問那個女兒:不是考上一個很好的大學了嗎?為什么就不上了呢? 這個女兒就回答我說:對于其他的同學而言考到上海的大學是遠走高飛,對我來講不是,我不想離我的父母太近,也不想回到我們父母的手掌心被他們控制,因為跟他們在一起太痛苦了。 爸爸說:我20多年前就來上海打工了,吃了很多苦,不希望孩子走我們的老路,希望她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 我說為什么這么好的愿望,而女兒覺得是一種控制呢?女兒說:爸爸、媽媽的婚姻是包辦的,感情不和,他們總是在家里吵架,相互指責。家里的家具幾乎都在爭吵的時候砸爛了,這個家根本不像一個家。所以能躲出去就躲出去,能逃多遠就逃多遠。 我說:你逃得出去嗎?她說很難。 因為媽媽很敏感,沖突的時候她會覺得所有的人都站在爸爸那一邊,她會覺得勢單力薄,也總會發(fā)短信、打電話給女兒,就連家里的親戚都會打長途電話讓她回家去處理父母的矛盾。 那個媽媽趕緊補充說:上次大伯打電話讓女兒回家是因為她爸爸要跟我離婚。 我又問女兒發(fā)病的時候家里還發(fā)生什么?發(fā)病前父親生病住院需要手術(shù),最后媽媽又被查出是患了腫瘤。爸爸說所有的壞事都在我們家里發(fā)生了,就算寫電視劇本也不會是這樣。 當我們了解這個情況以后,再來看看這個孩子為什么不上學。他一方面是自己到了長大、離家的年齡。她有一個走出家門、遠走高飛的理想。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一個紛爭的家庭。父母病重纏身,所以孩子遠行和忠誠發(fā)生了沖突。所以不難理解這個19歲的女孩子,雙向情感障礙的癥狀中所包含的內(nèi)在意義。 家庭治療大師Jay Haley在《離家》這本書里也寫到:離不開家的孩子都是忠誠于家庭的孩子,離不開家的孩子,大多有讓他們放心不下的父母。更何況這樣一個爭吵不休,多災(zāi)多難的家庭。在這個家庭里面,父母覺得孩子讀書是家庭繼續(xù)下去的希望,可是父母不明白,父母穩(wěn)定的婚姻關(guān)系也是孩子讀下去、發(fā)展自己的希望。 有人說,人的所有問題都是停留在某一個階段,或者是時空的。孩子長大是一個跟家庭、跟父母漸行漸遠的正常離家過程。離家的本質(zhì)是孩子心理上根本的獨立,而家庭沒有解決的沖突,則是孩子離家時要面對的最大挑戰(zhàn)和難題。 拒學的孩子多半如此,所以我們家庭治療的工作就是要和家庭一起去面對和解決這些未解決的沖突,幫助孩子走出困境,長大離家。 孩子真正的離家是指在心理上、工作上和經(jīng)濟上逐步取得獨立的過程,既能區(qū)分出在原生家庭里面的自我,又能發(fā)展出同輩之間、家庭以外的親密關(guān)系。既能和原生家庭保持必要的聯(lián)系,又能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從家庭里面獲得必要的支持。 對于大部分的孩子而言:守家不易,離家難。但愿我們的孩子們都能夠在成長的道路上成功地跨出離家這關(guān)鍵的一步。無論從上幼兒園開始到上大學、走上社會,整個過程都是一個長大、離家的過程。
任澤普 譯 安建雄 校專家簡介:Kellner博士是新澤西醫(yī)學和口腔大學精神學系主任、教授,醫(yī)學院院長助理, 1994-2004年曾任美國《電休克雜志》主編,目前從事不同類型和方法電休克維持治療的療效比較。1.什么是MECT? MECT(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herapy)即改良式電休克治療或改良式電驚厥治療,是在多參數(shù)生理監(jiān)護下,全麻和肌松后給予適當?shù)拿}沖電流刺激,使大腦皮層廣泛性放電,促使腦細胞發(fā)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MECT的主要程序: 目前常用的電驚厥治療程序是全麻、肌松、通電(給予少量電流,引起大腦皮層廣泛性放電)。因操作在全麻下進行,患者感覺不到任何疼痛或不適。2. MECT適用范圍: 藥物治療無效或療效差的單相或雙相抑郁癥患者; 有嚴重自殺、易激惹、精神病性癥狀,或自理能力降低致脫水或營養(yǎng)不良的抑郁癥患者; 藥物治療無效或療效差的躁狂患者; 精神分裂癥的幻覺、妄想、興奮易激惹,尤其在疾病的早期階段; 緊張狀態(tài):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緊張狀態(tài); 其他:合并抑郁的帕金森病、惡性綜合癥、難治性癲癇、疼痛、強迫癥或焦慮障礙等及不愿藥物治療的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強迫癥、疼痛、癲癇、其他疾病患者。以下情況可將MECT作為首選治療方案:— 病情嚴重要求快速療效者;— 其他治療方法的風險性高于MECT時;— 患者以前發(fā)病時藥物療效差,而對MECT有良好的反應(yīng);— 患者傾向于MECT治療3. MECT治療的理論根據(jù)有哪些? MECT可作用于大腦的多個系統(tǒng)和多個區(qū)域。 抗癲癇作用:MECT引起一系列的癇樣放電,由此大腦獲得了終止癇樣放電新機制,近20年精神藥理學在心境障礙治療方面最重要的一個發(fā)展就是引入了抗癲癇類的心境穩(wěn)定劑,抗癲癇作用可能與MECT的抗抑郁作用有關(guān)。 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機制:MECT引起大腦釋放肽類物質(zhì),從而改善情緒;MECT能夠糾正抑郁癥患者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方面的異?!虑鹉X-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異常,地塞米松抑制試驗恢復正常。4. MECT需要多少次治療才能獲得治愈? 多數(shù)患者第一次治療的當天就可以見到顯著的臨床療效。大部分抑郁癥患者經(jīng)6-12次電驚厥治療后獲得治愈。5.何時選擇MECT? 很多情況下,應(yīng)該盡早考慮使用MECT。等到病情嚴重或者經(jīng)過很多藥物治療后才選擇MECT是不合適的,癥狀較重的典型抑郁患者應(yīng)該較盡早選用MECT治療,遺憾的是有的醫(yī)生不愿意較早的選用MECT。6. MECT的禁忌癥有哪些? MECT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存在絕對的禁忌癥,有可能引發(fā)其它疾病甚至引起死亡的情況下仍可選擇MECT治療,但以下情況會增加MECT的風險:不穩(wěn)定或嚴重的心血管疾患如心肌梗塞、不穩(wěn)定心絞痛、供血不足性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臟病、動脈瘤或血管畸形等;一些腦腫瘤或顱內(nèi)占位性損傷的患者會導致顱內(nèi)壓增高; 近期腦梗的患者; 嚴重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嚴重的慢性肺梗阻、哮喘、肺炎等。7. MECT會引起記憶損害嗎? MECT會引起三種記憶損害:急性意識障礙、順行性遺忘和逆行性遺忘癥。急性意識障礙由癲癇發(fā)作和全麻引起,典型的持續(xù)20-30分鐘后恢復。順行性遺忘出現(xiàn)在治療期間,多在治療結(jié)束后1-2周后消失。逆行性遺忘是指記不起治療期間的發(fā)生的一些事,大部分患者均能恢復。 記憶損害在過去較常見,隨著MECT技術(shù)的改良,現(xiàn)在的治療出現(xiàn)記憶損害已經(jīng)較前大為減少。8. 重復MECT治療是否會損害大腦? 大量證據(jù)顯示MECT不會造成大腦結(jié)構(gòu)損害。實際上,MECT可使神經(jīng)釋放營養(yǎng)物質(zhì),從而起到保護大腦的作用。9.MECT治療期間要停用抗抑郁藥和心境穩(wěn)定劑嗎? 以前,MECT治療期間要停用所有的藥物,但MECT時繼續(xù)服用大部分抗抑郁藥是安全的,目前有證據(jù)顯示藥物合用MECT可提高療效并且可預防MECT后疾病的復發(fā)。另外,目前常用的新型抗抑郁藥對心臟的毒性比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降低很多。藥物合用MECT在臨床上很常見。有些藥物會影響MECT治療,如抗癲癇藥、抗癲癇類的情感穩(wěn)定劑、苯二氮卓類藥物。10. MECT治療有效是否需要延長療程? MECT有2個缺點:記憶損害和高復發(fā)率?,F(xiàn)在MECT一般每周3次,達到治愈后常規(guī)進行鞏固治療:減為每周1次,然后每2周1次。同時,MECT治療期間多合用藥物治療以預防復發(fā)。對于多次復發(fā)的患者,可以考慮MECT維持治療:鞏固治療后每月治療1次(治療間隔可調(diào)整)。11. 之前MECT無效的患者可以再行MECT嗎? 某些特定階段MECT無效的患者再行MECT可能會有效,治療之前要仔細回顧之前的治療和患者的狀況,慎重選擇,尤其是有超預期的認知損害者。 有時,MECT無效是因為治療次數(shù)不夠,研究表明,10次以上治療無效才可以認為MECT無效,一般療程(10–12次)過半治療師應(yīng)該評估診斷以保證無其他因素影響MECT的療效,并個體化設(shè)置具體的參數(shù)。12.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是否用MMECT后藥物治療可以顯效? 尚不清楚。理論上可以,但難以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另一種可能是藥物治療部分有效的患者合用MECT可以獲得治愈。藥物維持治療可以預防治愈患者復發(fā)。
心理咨詢也許是既神秘又令人害怕的,尤其是當你不知該期待什么的時候。 因此BuzzFeed Health(機構(gòu))與三位有著豐富臨床經(jīng)驗的心理學家(Stephanie Smith, Ph.D.,科羅拉多州的臨床心理學家; Ryan Howes, Ph.D., 臨床心理學家以及富勒心理學研究所教授; Lynn Bufka, Ph.D., 美國心理學會實踐研究和政策助理執(zhí)行理事),就“關(guān)于心理咨詢,咨詢師希望人們了解什么”這個話題進行了對談。以下是談話內(nèi)容: 1、心理咨詢師不該是那個給你建議的人 他們不會告訴你是否應(yīng)該離婚或者辭職?!靶睦碜稍兊恼嬲ぷ魇亲屇愀私庾约?,改變你的思考方式以及你的行為方式,或是改變你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Smith談道:“心理咨詢并不是給一個好建議。“ 當然,心理咨詢師可能會告訴你應(yīng)對心理疾?。ㄖT如抑郁、焦慮、雙向障礙)的策略,然而真要具體到你個人生活的決定時,他們更像是一個促進者。 “你確定你來做心理咨詢是為了把做決定的權(quán)力交付給別人嗎?還是說,你希望學會如何擁有這種力量?”Howes說。 2、他們大概也有自己的心理咨詢師 “我絕不會相信一個沒有被治療過的心理咨詢師,”Howes說。 根據(jù)這些專家所說,大多數(shù)心理從業(yè)者有他們自己的心理咨詢師——可能不是全程護航,但至少在職業(yè)生涯的某些節(jié)點上是有的。多數(shù)心理學研究生課程甚至要求申請者有被治療的經(jīng)歷,Smith說。 3、大多數(shù)心理治療師不會開藥給你 這通常是精神科醫(yī)生的工作,或者是家庭醫(yī)生的——不是心理咨詢師或者社工的工作,Bufka說。但你的治療師可以跟其他專業(yè)人員合作幫你開始或者停止藥物治療,如果你對這方面感興趣的話。 4、你不一定要被診斷為精神疾病才求治 一個常見誤解是:“你必須得‘瘋了’才要去做治療?!盚owes說?!叭藗冎匀プ鲂睦碜稍兊睦碛珊芏?,跟精神疾病關(guān)系不大。 即使你真的是因為精神障礙才求治,那也沒什么好羞恥的。就好像你會因為其他任何身體狀況而求助一樣,你是去向一個專家詢求幫助。 這個通常處在中間地帶——當你正掙扎但又沒有完全疲憊不堪,人們猶豫著要不要去做咨詢,因為他們覺得還不需要咨詢。 “但如果你感覺被困住或被情緒淹沒,或者你無法照你想要的那樣正常生活,那么這是一個信號——你確實需要跟某人談?wù)劻恕!盉ufka說。 5、你的心理咨詢師并不會私下跟他的朋友談?wù)撃? “首要原則是保密,”Howes說?!叭绻腋笥鸦蚣胰苏?wù)撐业膫€案,我很快會失去我的執(zhí)業(yè)資格?!钡?,他們可能會就某些個案或延伸的主題,在由可信賴同僚組成的小團體中討論。 ”我們可能每周或者每月小組討論一些困難的個案,然后從同輩中獲得反饋,“Smith談道。 “雖然我們會討論個案,但涉及的個案都會隱去識別信息。(譯者:譬如使用化名,改動個案中會識別個案是誰的一些信息) 6、你的心理咨詢師大概不會谷歌搜索你 “某種程度上,在不經(jīng)來訪者同意的情況下用谷歌搜索他,無異于是一種越界和違背保密條例的行為?!盨mith說。 實際上,他們更愿意談?wù)撃阆胝劦膬?nèi)容,而不是強迫你解釋你周末發(fā)在Facebook上的圖片?!拔也粫雀杷阉魑业膩碓L者,因為我的哲學是:我希望一切發(fā)生的事情只局限在咨詢室中?!癏owes說。 7、你的心理咨詢師大概不會在公共場合跟你打招呼,除非你主動 不用擔心偶然在餐館撞見他并聽到“嘿,在咨詢室外頭見到你真高興!”,然后恰巧你正在約會。 一般來說,心理咨詢師不會在公共場合認出你,除非你主動發(fā)起。而且即使這樣,他們也不會說自己是你的治療師,除非你主動這么說,Bufka談道。 所以可以自在地打招呼,稱他們是你的心理咨詢師/瑜伽老師/鄰居,或者干脆忽視他們。這個決定權(quán)在你,你也可以提前跟他們談?wù)勥@個,如果你擔心的話。 8、只是去做咨詢并不必然會有幫助——你必須參與進來 心理咨詢不是譬如你去醫(yī)院看鼻竇炎,然后拿點抗生素就完事這樣。它需要合作——它不是被動地坐著等待結(jié)果。 “當來訪者得知心理咨詢的工作方式時,他們挺失望的,”Howes說。“他們想要心理咨詢師問他們一打問題,就像一個尋寶游戲一樣?!? 但是如果來訪者已經(jīng)做好準備并愿意講述他們來做咨詢的原因,以及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整個進程就變得更加的有效和協(xié)作。 9、心理咨詢不必然需要長程的承諾 “我認為有時人們猶豫是否開始做咨詢是因為他們覺得‘假如我去一趟,我就要被牽扯進來10年,并保持每周3次的咨詢頻率’,這感覺像是一個重大的決定。“Smith說。 然而心理咨詢的長短以及頻率是非常個人化的,它可以是一次的咨詢,或長度為數(shù)月的咨詢,或者更長的咨詢,這取決于你正經(jīng)歷著什么,以及你想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咨詢就去問咨詢師的咨詢方法,是非常合理的,Bufka說。譬如這樣問:心理咨詢是怎么樣的呢?我們會在一起工作多久?我怎么知道何時結(jié)束咨詢呢? 10、尋找心理咨詢師時,恰當?shù)摹捌ヅ涠取笔亲顬橹匾囊蛩? “你可以找全世界范圍內(nèi)最棒最具資格的心理咨詢師,但如果你們不是很匹配,那么咨詢將不會那么有效,”Smith說?!把芯扛嬖V我們,在咨詢所有的差異變量(包括咨詢的類型,咨詢師的受教育經(jīng)歷,咨詢時間的長度,等等)中,匹配度是咨詢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匹配度是怎樣的呢?是感到被傾聽,被理解,以及被尊重?!白稍兊捏w驗并不總是有趣和享受的,”Bufka說。“但是在那個環(huán)境下,你應(yīng)該感受到安全,被接受,被傾聽,以及偶爾受到挑戰(zhàn)。” 11、停掉咨詢并不意味著你今后不能再回到咨詢中 “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我希望在咨詢結(jié)束時,來訪者能感受自己的自我功能有了提升,無論是在他們的關(guān)系上或者是在工作中,又或者是在學習上,”Bufka說。“他們可以感受到自己正在為自身的價值做努力,而不是在癥狀中痛苦不堪?!? 當然,生活仍在繼續(xù),變化也如影隨形,不是說你幾年前感到好些了就意味著未來你就不再需要幫助了?!熬拖衲氵€是需要去醫(yī)院門診一樣,這并不意味著你不再需要一個支持性咨詢?!盉ufka說。 12、如果你擔心某些事情可能不妥——譬如擁抱咨詢師或問咨詢師的個人生活——那就跟咨詢師談?wù)勥@些 不是每個咨詢師都對擁抱來訪者持開放態(tài)度,但如果你真的感到很迫切地想這么做,那就別好不好意思提出來。 “來訪者應(yīng)該感到可以自由地說任何事情或者詢問任何事情,”Howes說?!叭绻@是你所想,那你就問,讓咨詢師來決定是否回答你。嘗試不要過濾和審查你自己。” 13、他們沒有所有問題的答案 “有時人們認為咨詢師擁有特殊的能力來看到他們的內(nèi)在世界,但實際上我們并沒有那種力量,“Bufka說。” 我們有針對性的訓練和理解人類是怎樣的生物,人類的行為和情感是如何運作,我們能夠運用這些來理解特定情形下的某個人。我們沒有那種神奇的技能可以瞬間讀懂你——咨詢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14、當心理咨詢師一點也不輕松 每天跟數(shù)個來訪者“見招拆招”,幫助他們從特異的創(chuàng)傷事件中恢復,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氣餒的工作。 “顯然的是,一小時接一小時,日復一日地傾聽那些困境之中的故事,然后晚上還得留著精力去回應(yīng)自己的家庭,這是異常困難的,”Smith說?!斑@是一種挑戰(zhàn),但這當然是在可控制范圍之內(nèi)的?!? “我們是職業(yè)的秘密守護者,”Howes說?!岸舨痪茫晒ぷ鲙淼呢撁嬗绊懯菚械?。此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有值得信任的自己人可以說說話。“ 15、但可能咨詢師也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的有回報、有價值 “當咨詢見效了,你攜帶著新的理解和新的處理問題方式離開咨詢,這些都是實實在在屬于你,并在你人生余下的歲月里持續(xù)作用?!? “我只是喜歡人,”Smith談道?!拔蚁矚g去了解人,就是這么簡單。我覺得人身上有無窮無盡有趣的地方?!? “每當我發(fā)現(xiàn)來訪者的成長確實發(fā)生時,我都非常高興,”Howes說?!拔野l(fā)現(xiàn)自己大笑的時間比過去以為的要更多一點。 注:本文轉(zhuǎn)自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總訪問量 7,177,738次
在線服務(wù)患者 2,811位
科普文章 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