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的方法 中醫(yī)看好了病、開好了藥,還有怎么煎藥,怎么吃藥的問題,這也是決定了療效的問題哦!有些患者選擇了代煎,也有些選擇自己煎,拎著一袋子的中藥,無從下手啊!怎么煎中藥?。靠偨Y(jié)了一下: 一、煎藥鍋。 最好的是砂鍋,其次的是搪瓷鍋、玻璃鍋、不銹鋼鍋,建議不用鐵鍋、鋁鍋、銅鍋等金屬鍋。 二、水。 一般就是家用自來水。 三、煎藥流程。 1、將需要煎的中藥先放在流動水下沖洗,去掉浮塵。 2、浸泡:將中藥用冷水浸泡30~60分鐘,根據(jù)氣溫而定,氣溫高的時候浸30分鐘,水量一般沒過藥面2~3厘米。注意:泡的時候最好不時攪拌一下,以使藥物浸泡均勻。藥材過多或藥物易吸水的可適當增加水量。需先煎的藥物單獨浸泡。 3、煎熬:頭煎(一煎),一般先是大火,沸后用中小火煎煮20~30分鐘,取頭煎的藥汁;二煎,接著頭煎剛才的工作繼續(xù),頭煎的藥中,加入300毫升左右的熱水(二煎時候熱藥用熱水,如果放置一段時間冷卻了就用冷水),煮沸后煎15~20分鐘左右即可。頭煎與二煎混勻。 注意:如果是感冒藥,則將煎煮的時間縮短,頭煎煮沸后小火15分鐘,第二煎水沸后再煎5~10分鐘。如果是補藥為主的,可以小火煎煮時間適量延長。 先煎藥物(生龍骨、生牡蠣、珍珠母、代赭石、石決明等)提前其他藥物20~30分鐘左右開始煎煮。有毒藥物需先煎的應(yīng)按照所交代的先煎時間煎藥。如制附子根據(jù)用量應(yīng)先煎30-120分鐘。 后下藥物(如薄荷、鉤藤、生大黃等)在取藥汁前,放入藥鍋中煎5分鐘左右即可。 包煎藥物(車前子、枇杷葉、生蒲黃、旋覆花等)因易粘鍋糊化,或直接煎煮刺激咽喉,故應(yīng)以薄紗布包煎。 烊化藥物(阿膠、龜板膠等):用煎好的藥汁沖或者另外用熱水攪拌溶解。 另煎,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后,再將藥液兌入到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沖服,一些貴重的藥物細粉不與其他藥一起煎煮,多采用沖服的方法服用,即將藥粉溶于熱的藥液中,溫服。這樣既有利于發(fā)揮藥物的作用還又可節(jié)省藥材。常見的有羚羊角粉、全蝎粉、牛黃粉、三七粉等。動物類的藥物富含蛋白質(zhì),容易變質(zhì),建議加熱后服用。 四、吃藥。 藥熬好了,怎么吃? 1、一般早晚各服一次,成人一次200ml。兒童一般一次50-100ml。治療失眠的中藥可以中飯和晚飯后服用。胃部不適患者宜飯后服藥。 2、若同時服用西藥,應(yīng)與西藥錯開半小時以上。 3、有些藥物很苦,難以下咽,大便干者加蜂蜜一二勺(對蜂蜜過敏者忌用),大便不成形者可加少許冰糖。最好是不加。 4、選用顆粒劑患者,按說明服藥,開水沖服,一日兩次。
患者,中年男性,因腹痛,發(fā)燒入住普外科。手術(shù)治療經(jīng)病理活組織檢查證實為結(jié)腸癌,目前患者極度消瘦,腹痛,腹腔膿腫,行引流治療,患者惡心、嘔吐、腹瀉,腹瀉物成水樣,間斷發(fā)燒,請中醫(yī)科會診,初次給予葛根芩連湯加減內(nèi)服治療,三劑藥后,腹瀉止,大便正常,再無發(fā)熱,患者面色轉(zhuǎn)紅潤。由于腹腔膿腫引流,腹痛,再次邀余視診??滔拢夯颊叻αΓ{差,腹腔引流物量多,色暗紅,腹痛,舌質(zhì)暗紅,舌下絡(luò)脈預(yù)期增粗,苔薄白,脈沉細澀。辨證屬于氣血虧虛,瘀血阻滯,給予益氣養(yǎng)血,活血破瘀血中藥內(nèi)服,三劑后,患者自覺乏力減,腹腔引流物明顯減少。視診見舌下絡(luò)脈迂曲明顯改善,茲介紹于此。
總訪問量 2,917,430次
在線服務(wù)患者 3,544位
科普文章 18篇
領(lǐng)導(dǎo)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