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和運動的時間是經(jīng)常被人問起的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時間睡眠、什么時間運動有利于健康呢? 古人講,睡子午覺,煉卯酉功。就是子時、午時睡覺是最好的,因為子時和午時,是陰陽轉換時間,氣機萌動,能量不足,這個時候,就應該休息靜養(yǎng),不宜做一些消耗大的運動。 而卯時和酉時,是陰陽最充盛的時候,此時煉功(運動),有利于攝取天地之氣,最容易出功夫的,所以也是最適合運動的。 睡眠有時間,運動也有時間。
“健康”是自古以來人們談論最多的概念之一。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長壽是對人的祝福,也是千百年來的期望。那么,什么是健康?如何才能長壽?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一、現(xiàn)代醫(yī)學定義下的“健康”對于健康,“科普中國”是這樣定義的: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huán)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百度詞條列舉了健康的標準:生氣勃勃,富有進取心;性格開朗,充滿活力;正常身高與體重;保持正常的體溫、脈搏和呼吸(體溫37℃;脈搏72次/min;呼吸嬰兒45次/min, 6歲25次/min ,15~25歲18次/min,年齡稍大會增加);食欲旺盛;明亮的眼睛和粉紅的眼膜;不易得病,對流行病有足夠的耐受力;正常的大小便;淡紅色舌頭,無厚的舌苔;健康的牙齦和口腔黏膜;光滑的皮膚柔韌而富有彈性,膚色健康;光滑帶光澤的頭發(fā);指甲堅固而帶微紅色。二、中國文化定義下的“健康”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健康如此復雜的定義和標準,讓很多人看了都頭大,其實,健康的定義在中國文化的表述很簡單,就是“健”和“康”兩個字。我們有個詞叫做“望文生義”,其實這不是貶義詞,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通過字來表達意思,如果你能夠通過字,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甚至理解它所包涵的巨大信息,那你就得道了,通過字而知道了它的道。而如果你看到了字,但是還不明白這個字所表達的意思,那只能算是認字不識字了。所以,理解中國文化首先要識字。先來說說“健”,什么是健?《增韻》解釋“強有力也”。健是“亻”+“建”組成,就是建設人體的意思,也可以說人自己建設自己。通過飲食營養(yǎng)、體育鍛煉等多種方式,使人體組織器官、肌肉筋骨能夠有正常的發(fā)育形態(tài),強壯而有力。我們所說的健體、健身、健美都屬于這個范疇里面。再來說說“康”??凳鞘裁茨兀俊稜栄拧吩唬骸翱?,安也”??道锩媸且粋€“隸”,要把身體管理好,臟腑器官隸屬關系不亂,簡單說就是內部疏通,氣血津液通暢,經(jīng)絡血脈運行正常,人體能夠自行通達協(xié)調,包括了人體自主神經(jīng)控制的生命活動,以及精神心理各方面都通達協(xié)調,達到康的狀態(tài)才會“安”。我們所說的康養(yǎng)、康泰、康寧、康莊大道都是指這層含義。健康就是上面兩層意思的綜合,既要有強健的體魄,又要有通暢的功能,這才是健康。兩者相互補充,又相互影響。健是康的基礎,康又是健的動力。既健又康,才能夠長壽。三、如何才能夠健康?了解了健康的概念,我們就要想辦法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tài)。對于健康的話題,大家通過電視、報紙、書籍、網(wǎng)絡等各種途徑獲取了大量的方法,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也有西方的,有營養(yǎng)為主的,也有運動鍛煉為主的,有藥物調養(yǎng)的,還有各種功法的,不一而足,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所長。今天,我們就先講講健康最重要的原則。中醫(yī)的理論實踐都來源于《黃帝內經(jīng)》,《黃帝內經(jīng)》有關健康最重要的原則是:“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有些人可能會覺著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是,真能理解并做到的有多少?《老子》曰:“上士聞道,躬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些都是《黃帝內經(jīng)》關于健康的道,希望朋友們都能夠聞而躬行之,而不是一笑了之。法于陰陽那么,什么是陰陽?陰陽是一個簡樸而又博大的中國古代哲學概念,陰陽是中醫(yī)學的基礎,《黃帝內經(jīng)》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萬物一切運動形式都來源于陰陽的相互關系,陰陽是生命的動力,事物同時存在著陰和陽兩個方面,也就是我們學習的哲學范疇的矛盾論。陰陽其實就是相互對立的兩種狀態(tài),向外、向上、運動、溫熱的屬于陽,向內、向下、靜止、寒涼的屬于陰。我們的生命活動要順應陰陽的變化,“法于陰陽”就是指我們要效法、遵從、法則于陰陽變化的規(guī)律,順應陰陽,人體就會健康,不順應陰陽那么就會出現(xiàn)身體、精神的各種不健康問題。白天屬于陽,白天是學習、工作、運動、戶外活動等的時間,夜晚就要回家休息、安靜、睡眠。如果反了,那就是逆于陰陽了,就會導致早衰、失眠、身體各種不適。同樣,一年四季里面春夏屬于陽,秋冬屬于陰,春天夏天適合多活動,秋天冬天就不要出大汗了。2. 和于術數(shù)和就是調和;術是術法、技術,中醫(yī)之術;數(shù)很重要,中國文化是講數(shù)的,從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到中醫(yī)的辨證論治,數(shù)都是起著決定作用。中醫(yī)看病很講究藥物的數(shù)量,一個方子出來,根據(jù)用藥和用量就可以知道這是真中醫(yī)還是假中醫(yī)了。我們都知道中醫(yī)開方講究君臣佐使,君一臣二,制小其劑,3味藥組成一個小方,可以治療比較單一的疾??;君二臣四,制大其劑,治療比較復雜的疾病;還有大方,君一臣三佐九,治療疑難雜癥,在古代中醫(yī)13味藥就是很大的方子了。當然,由于藥物的原因,現(xiàn)在藥物越用越多,量越用越大,但只要“術”對,辨證得當,還是好中醫(yī)。至于每種藥物的量,也要和于臟腑之數(shù),什么藥用3克,什么藥用9克,都有講究,不可隨便亂用,這樣效果才好。這些都是對醫(yī)生而言,對于大家而言,可以通過以后我們的學習,掌握這個原則。 3. 飲食有節(jié)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我們生命活動的基礎,通過飲食才能夠充養(yǎng)機體,化生氣血,維持生命正常的活動。但是,飲食不可隨意亂吃,要有節(jié)。這個節(jié)有兩層含義:一是要有節(jié)制。老百姓有句話“要想保平安,留得三分饑和寒”,遇到好吃的、喜歡吃的就胡吃海喝,那就是沒有節(jié)制。另一層含義就是要根據(jù)節(jié)氣,天生萬物,每個節(jié)氣都有特有的產(chǎn)物,這些都是合于自然的,對人體都是最好的充養(yǎng),反季節(jié)的東西只可以解解饞而已,對于轉基因,違背自然的東西,那就是有毒之物?!饵S帝內經(jīng)》告訴我們,“五谷為養(yǎng),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谷是我們必須要吃的,只有五谷是最養(yǎng)人的,那些各種原因不吃主食的主張,都是不合養(yǎng)生之道的。4.起居有常 起居包括我們的日常生活規(guī)律,學習、工作、勞動、運動、睡眠等等都要有常,也就是要有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不是一成不變的,因季節(jié)不同而有所不同,《黃帝內經(jīng)·四氣調神大論》對一年四季的起居規(guī)律做了指導,春天、夏天應該晚睡早起,因為這時候陽氣生發(fā),我們也要符合陰陽的規(guī)律,多勞少休,而且隨著天氣變暖增加戶外活動;秋天要早睡早起,冬天要早睡晚起,秋冬季節(jié)陽氣慢慢下沉,最后封藏在地下,我們也要漸漸減少戶外活動,保存好體內的陽氣,以助來年生發(fā)。這就是中醫(yī)所說的“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 5.不妄作勞妄意思是隨意、恣意,膽大妄為、無妄之災都是這個妄;作是指動作;勞是勞動、勞力、房勞。這個原則就是告訴我們,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為,適可而止,要有節(jié)制,要按照天地陰陽的規(guī)律,不可毫無節(jié)制,恣意任性,套句時髦的話就是“No zuo no die”。以上幾點是我們健康的基本原則,具體如何才能夠有個健康的身體,我們以后幾期將和大家共同學習,祝愿親愛的讀者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我們平時經(jīng)常說的一個詞叫做“佩服”,佩服是怎么來的呢?大多數(shù)朋友經(jīng)常用但是不知道這個其實跟中醫(yī)是有關系的。 在遠古的時候,人們治病不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用中藥湯藥、膏、丹、丸、散、針灸等手段,除了打獵受傷,需要用外科治療以外,大部分的病,是用兩種方式來治療。這就是今天我們討論的“佩”和“服”。 什么是“佩”?《說文解字》曰“巾以飾物”,就是用類似圍巾的大帶子把飾物綁在身上。遠古時期大多用獵物的牙、皮等作為佩,既有裝飾作用,又有對獵物的震懾作用。后來發(fā)展到貝殼、玉石、金屬等等,特別是玉石。中國人對玉石的喜愛是外國人所不懂也不理解的。玉養(yǎng)人,人養(yǎng)玉,古人認為不同的玉佩戴在不同的位置,會起到治療疾病強身健體的作用。其實這是很有道理的,玉本身就是一位中藥,具有潤肺清胃,除煩止渴,鎮(zhèn)心,明目的功效。當佩戴在身上,可以作用于經(jīng)絡穴位,就會有通經(jīng)絡,理氣血的作用。而且,玉可以改善人體周邊氣場,有利于臟腑功能的協(xié)調。 什么是“服”?我們平時說衣服,其實,在古代,衣是衣,服是服,所指是不同的。衣是外面穿的,服是貼身穿的,所以說舒服,只有自己知道舒不舒服。“服氣”是一種治病方式,叫做“服氣治病”。通過鼻煙壺、香包、熏香等方法,配合不同的藥物,用來治病。 這兩種治療方式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用了,確實中醫(yī)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