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不早,實性結節(jié)術后不可大意!
1引言表現為實性結節(jié)的肺癌的預后和磨玻璃結節(jié)是明顯不同的。實性結節(jié),尤其是1cm以上的結節(jié),建議行肺葉切除,不建議肺段切除,盡量避免楔形切除。實性結節(jié)往往有更多的預后不良因素,如:低分化,微乳頭型,實體型,篩狀結構,氣腔播散,胸膜侵犯,脈管癌栓,SMARCA4缺失等。1~3cm的肺癌分期是T1,也就是常說的早期,但這也是最容易被忽視風險的人群。小結節(jié)術后復發(fā)屢見不鮮。如果病理報告上有高危因素,即使早期,也建議術后繼續(xù)治療,尤其是可以吃靶向藥的腺癌患者。本文列舉了2022年初,連續(xù)接診的幾例"I期"的實性結節(jié)患者,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病理結果和預后。1病例1,1cm結節(jié),無高危因素,術后2年無復發(fā)女性,55歲,左肺下葉1.2cm結節(jié)手術:胸腔鏡下左肺下葉切除術病理:?--浸潤性非黏液性腺癌(腺泡型80%,乳頭型10%,貼壁型10%,根據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類:中分化腺癌);?--未見氣腔播散、脈管癌栓,彈力纖維染色提示未見胸膜侵犯;?--氣管斷端及血管斷端未見癌;肺門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3);?(第5、6、8、9、10、11、12組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3、0/3、0/1、0/1、0/2、0/1、0/3);基因檢測:未做術后治療:無預后:2024-3復查無復發(fā)轉移點評:1、患者結節(jié)較小,病理無上述高危因素,術后未行輔助治療,目前無復發(fā);2、這種情況算是實性結節(jié)中較理想的;3、可以預見其長期預后會很好2病例2,有高危因素,術后化療,仍有復發(fā)女性,49歲,左肺上葉2.6cm結節(jié)手術:胸腔鏡左肺上葉切除術病理:--浸潤性非黏液性腺癌(篩狀結構為主,伴黏液分泌,根據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類:低分化腺癌);?--可見氣腔播散、脈管癌栓,彈力纖維染色提示未見胸膜侵犯;?--氣管斷端及血管斷端未見癌;肺門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3);?(第4、6、7、8、10、11、12組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1、0/1、0/2、0/5、0/1、0/3、0/1);基因檢測:ALK突變陽性術后治療:培美曲塞+卡鉑化療四周期預后:術后近2年(2024-1)發(fā)現多發(fā)轉移,改阿來替尼治療,2024-10復查轉移灶好轉點評:1、患者術后分期仍是I期,但有較多高危因素:篩狀結構、低分化、氣腔播散、脈管癌栓,提示復發(fā)風險很高2、雖然術后化療,但術后不到2年復發(fā)3、好在有ALK突變,吃上二代ALK靶向藥后,療效顯著3病例3,有淋巴結轉移,術后靶向治療后復發(fā)男性,69歲,右肺中葉3.5cm占位手術:胸腔鏡下右肺中葉切除術病理:?--浸潤性非黏液性腺癌(腺泡型50%,乳頭型20%,微乳頭型30%,根據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類:低分化腺癌);?--可見氣腔內播散及脈管內癌栓,胸膜侵犯待彈力纖維染色;?--氣管斷端及血管斷端未見癌;?(第11組淋巴結)可見癌轉移(1/1);(第3、4、7、9組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3、0/3、0/2、0/1);?(第2組淋巴結)纖維脂肪組織,未見癌?;驒z測:EGFR19del術后治療:??颂婺?,阿美替尼預后:口服??颂婺嶂?023-12(術后近2年),右頸淋巴結轉移、骨轉移,活檢發(fā)現T790M突變,改以阿美替尼治療至今,轉移灶縮小。點評:1、術后病理較多高危因素:微乳頭型30%,低分化,氣腔內播散及脈管內癌栓,淋巴結轉移。分期已經是II期2、有淋巴結轉移,術后必需輔助治療3、有EGFR突變,首先使用1代靶向藥物,復發(fā)后給予3代靶向藥,目前雖然控制住了腫瘤,但長期預后可能并不理想。4病例4,小結節(jié),有高危因素,未治療,無復發(fā)女性,57歲,右肺下葉1.6cm結節(jié)手術:胸腔鏡右肺下葉切除術病理:--浸潤性非黏液腺癌(腺泡型65%,乳頭型25%,微乳頭型10%,含少許印戒細胞成分,伴黏液,根據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類:中分化腺癌);?--可見氣腔播散,未見脈管癌栓及胸膜侵犯;?--其余肺組織慢性炎;?--氣管斷端及血管斷端未見癌;肺門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1);?--(第2、4、7、8、10、11組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2、0/3、0/1、0/2、0/2、0/2)。?--病理TNM分期:pT1bN0。VENTANA結果:ALKD5F3(+),ALK陽性基因檢測:ALK突變陽性術后治療:無預后:2024-1復查未見復發(fā)點評:1、患者有高危因素:微乳頭10%,氣腔播散2、但好在病變不大,無淋巴結轉移,術后當時未行治療3、ALK有突變,根據目前研究,ALK陽性患者,術后給予靶向藥對延緩復發(fā)有明顯效果5病例5,有高危因素,有突變,未復發(fā)女性,69歲,右肺上葉3.3cm結節(jié)手術:胸腔鏡右肺下葉切除術病理:--浸潤性非黏液性腺癌(腺泡型20%,乳頭型35%,微乳頭型45%,根據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類:低分化腺癌);?--可見脈管瘤栓,未見氣腔播散及胸膜侵犯;?--氣管斷端及血管斷端未見癌;?--肺門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2);(第2、4、7、8、10、11組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6、0/1、0/2、0/2、0/3、0/1)?;驒z測:EGFRL858R突變陽性術后治療:無預后:2024-1復查未見復發(fā)點評:1、患者有較多高危因素:微乳頭型45%,低分化,脈管瘤栓。有基因突變,這種情況術后建議行靶向治療。2、病變有磨玻璃成分,術前可能老虎病變惡性度不高,但病理結果卻正好相反3、患者因各種原因術后未治療,比較幸運的是沒有復發(fā)。但這不是常態(tài),還是建議患者不要冒險。復發(fā)后吃藥終究不如提前預防更有效。病例6,有高危因素,術后未治療,無復發(fā)男性,67歲,右肺上葉4.3cm結節(jié)手術:胸腔鏡左肺上葉切除術病理:--浸潤性非黏液性腺癌(腺泡型15%,乳頭型35%,微乳頭型10%,貼壁型40%,根據2021版WHO肺腺癌新分類:中分化腺癌);?--未見氣腔播散、脈管癌栓及胸膜侵犯;?--氣管斷端及血管斷端未見癌;?--肺門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3);?(第4、5、6、9、10、11、12組淋巴結)未見癌轉移(0/2、0/1、0/1、0/1、0/2、0/2、0/2);基因檢測:TP53突變陽性?術后治療:無預后:2024-10復查未見復發(fā)點評:1、高危因素有:腫瘤4.3cm,微乳頭10%,高危因素不算多。2、無靶向藥可用的情況下,術后化療僅能提高5%的5年生存率,加上化療的不良反應,所以很多患者拒絕術后化療3、該例患者術后2年無復發(fā),長期預后比較樂觀總結:1、幾個病例均進行了肺葉切除術,這也是實性結節(jié)推薦的術式,我的經驗是1cm以上的實性結節(jié)(前提是診斷肺癌)都建議行肺葉切除。2、上述6例病例提示高危因素越多,越容易復發(fā);結節(jié)大小只是因素之一,小結節(jié)并不比大結節(jié)安全。3、術后化療作用有限,有靶向藥可用的這類患者,盡量術后靶向治療。但靶向藥也不是萬能的。4、術后復診一定要帶病理報告,讓大夫看到是否有高危因素,不能僅根據TNM分期來判斷預后。5、有個悖論:EGFR或ALK突變是預后不良因素,但因為有靶向藥,反而"因禍得福"。6、最重要的:術后一定要定期復查,找專業(yè)大夫解讀好病理結果。
孫勇 十堰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