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腦積水分急性、慢性兩種。急性是指傷后2周以內即出現腦室系統(tǒng)擴大,多數因血凝塊直接阻塞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或紅細胞阻塞蛛網膜粒妨礙其吸收腦脊液所致。臨床病情急,進展較快,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嘔吐、昏迷等癥狀。查頭顱CT示腦室明顯擴大。慢性外傷性腦積水是指傷后3周以上甚至半年、一年,一年以上者少見,常是由于腦脊液吸收障礙所致。臨床多表現為:逐漸出現智能障礙、癡呆、不太不穩(wěn)、反應遲鈍、行為異常等癥狀,逐漸加重。診斷:1、明確的頭部外傷史; 2、動態(tài)頭顱CT或MRI示腦室系統(tǒng)擴大。治療:已經確診,則需行不同形式的分流術,療效滿意!
開顱手術時因治療的必要性,術中去除了部分顱骨瓣,后遺顱骨缺損,若缺損直徑大于3厘米或缺損范圍雖小但位于額部影響面容者需要需行顱骨修補。顱骨修補的時機:1、閉合性顱腦損傷術后,手術切口甲級愈合,恢復良好者(若合并腦積水,應先處理腦積水,后行修補)一般應在術后3-6個月; 2、開放性顱腦損傷應在6月以后; 3、顱內良性腫瘤術后,手術切口甲級愈合,恢復良好者,一般應在術后3-6個月; 4、開顱術后顱內或創(chuàng)口局部頭皮、顱骨感染者,需在感染控制后6個月以上。注:長期臥床無法自理、顱內惡性腫瘤、腦血管?。ㄈ纾焊哐X出血、腦血管畸形、動脈瘤等)術后病情尚未穩(wěn)定者,均不宜行顱骨修補術。幼兒顱骨缺損建議12歲以后修補!
蛛網膜囊腫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病變,可分為先天性和繼發(fā)性兩類。前者為胚胎發(fā)育異常所致,后者多因外傷、炎癥、出血等引起蛛網膜下腔局限性粘連的結果。并非所有的顱內蛛網膜囊腫都需外科手術,無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肢體無力、麻木、等臨床表現,只是體檢發(fā)現者,僅行定期隨訪觀察,不需要任何治療。若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考慮手術: (1)定期檢查發(fā)現囊腫進行性擴大,合并腦積水或伴有硬膜下血腫引起的顱內壓增高癥狀(頭痛、惡心、嘔吐等); (2)囊腫壓迫腦組織,產生相關的局灶神經癥(肢體麻木、疼痛、無力等)或癲癇。
領導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