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最近開展了超聲定位注射治療肩袖損傷,肩周炎收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腦卒中后的肩袖損傷、勞損性肩袖損傷能夠很快緩解疼痛,肩周炎患者的疼痛也能盡快緩解疼痛,大大縮短已往傳統(tǒng)治療方法的時間。希望能讓更多患者受益,減輕痛苦。
很多人肩膀疼痛,都會自行診斷為“肩周炎”。專家提醒,肩關(guān)節(jié)疼痛的原因很多,一定要找專業(yè)醫(yī)師“對癥下藥”。 張先生,56歲,廚師,平常間有右肩關(guān)節(jié)疼痛,晚上拿重物后突然又出現(xiàn)右肩關(guān)節(jié)疼痛,當時沒留意第二天起床后,肩部劇痛難忍,右上肢上抬明顯誘發(fā)疼痛,張先生及時趕到醫(yī)院急救。原來,張先生患的是肩關(guān)節(jié)岡上肌肌腱鈣化性肌腱炎。 肩周炎只占肩痛的30% 很多人一出現(xiàn)肩痛就會提前“自行診斷”為肩周炎。這是一個認識誤區(qū),長期以來,由于對肩關(guān)節(jié)病的認識存在誤區(qū),人們習慣把很多和肩部疼痛有關(guān)的疾病,歸類為“肩周炎”。 據(jù)了解,肩周炎一般好發(fā)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臨床發(fā)病率并不高,只占肩痛的30%,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由肩周炎引起的。 肩關(guān)節(jié)疼痛的原因: 包括有肩袖損傷、 肩峰撞擊綜合征、 肩峰下滑囊炎、 岡上肌肌腱鈣化性肌腱炎、 頸椎病、腫瘤等。 同樣是肩痛,治療方法可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自行診斷鍛煉可加重病情,導致疼痛遷延不愈,功能受限。所以鑒別肩關(guān)節(jié)病的病因很重要,只有找對了病因,治療效果才能立竿見影! 山西大醫(yī)院王萍芝副主任醫(yī)師出診時間:周一、周五上午,周二下午
灸,就是“久”下加一個“火”字。用灸時就必須用艾絨,為什么要用這個艾草,在古代,部隊里沒有西醫(yī),只有中醫(yī),那個時候都是中醫(yī)。那部隊沿路開拔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補給,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沒有水的話部隊就不能行動。中醫(yī)如何去找這個水呢?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強,再艱難的環(huán)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艾有一個特性,就是向下,艾會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后煙就往上升。如果部隊要找水,就叫士兵將艾草攤在土里燒,這時叫人到各處去看看,看到地上有煙冒出來的地方,那個地方下面就有水。 為什么要灸?當針力不足的地方,我們就會用到灸,氣血大虛時,可用灸的方式處理。隔姜灸 我們有幾種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姜灸”。 我們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先戳幾個洞,我示范給諸位看。拿一些艾絨捏成金字塔狀,再將它放在生姜上面,這樣一個單位叫“一壯”。在灸的時候,這個生姜片不用換。不要灸五壯,就換五片生姜,燒到溫熱,不用燒到很燙。感覺溫熱,不用很燙時就換一壯,在旁邊放一個水盆,未燒完的艾就丟到水里熄滅掉。若不放水在里面,碗就會燒破。 灸的時候,灸單數(shù)不灸雙數(shù),艾為純陽,取陽數(shù)。若灸后起了水泡,就從皮膚旁邊用消毒過的針刺一個小洞,把水慢慢按排出來。不要把皮膚撕掉免得造成疤痕,灑上一些硫磺粉及大黃粉就可以了。 因為艾本性向下,它的本性是屬陽的。 譬如說,不論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壯,無所不療。灸到口干舌燥都沒有關(guān)系,小便都會有艾草味。隔鹽灸 第二個灸法是“隔鹽灸”,我們在灸的時候,用鹽巴填滿神闕穴(就是肚臍),再放艾絨上去灸。先將鹽炒熟。精鹽不能用,要用青鹽,要等鹽變溫一點了,涼了,再倒在神闕穴上,否則會把肚皮燒壞了。古病人下利時不管是寒利或熱利(只要是食物沒有消化就是寒,熱利的話味道會很臭),灸神闕就可以了。隔蒜灸 第三個灸法叫“隔蒜灸”,灸一個就是一壯。 當久咳的時候,因蒜是白色的,辛辣色白,才能入肺,放在舌上。因為舌為心表,把舌頭往外伸,灸后心臟力量加強。心和肺最接近,這時候我們?nèi)ゾ?,咳嗽就會好。那你不要拿生姜,要用蒜,肺的問題,我們要用隔蒜灸。 灸的用途非常廣,比如說被毒蛇咬傷、蝎子、蜘蛛咬傷,任何的毒物咬傷、破傷風都可以用灸。還有皰疹、腰蛇、錦蛇。長這樣一圈,看起來紅紅的一小粒,長皰疹的時候,我們有兩種燒它的方式,如病人皰疹是長這樣子的,在皰疹的頭尾隔姜去灸他,它就不會再蔓延了,過兩天,皰疹就變短了。我們還是一樣在皰疹的頭尾灸,慢慢去灸,反正就是把皰疹包圍起來。就是一種方法。 還有一種方法,過去古代看到皰疹,就去拿蜘蛛網(wǎng),把這蜘蛛網(wǎng)平攤在皰疹上面,因為蜘蛛網(wǎng)很粘,用薄薄的粘一層,瞬間一燒就燒掉,燒完后,五天到一個星期,皰疹就治好了。皰疹比米粒還小,像五味子,粉紅色,很痛?,F(xiàn)在不要去拿蜘蛛網(wǎng)了,可以用干棉花,不要用有酒精的棉花。但棉花粘不住啊,它不像蜘蛛網(wǎng),沒有那個膠質(zhì),所以我們放點凡士林在上面,因為目的是燃燒。一般熱癥不用灸法。當感冒發(fā)燒,病人已經(jīng)很熱了,不要灸。流汗多的地方不灸,手掌汗比較多,也不灸。津液很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不要灸,陰部不灸。病人有痔瘡時,已經(jīng)是熱了,也不能灸。米粒灸 另外,補充一點,還有一個灸法是“米粒灸”。我們把一點點的艾絨,捏成像米粒一樣大。用凡士林先涂在欲灸的穴道上,將它放在上面灸。用在什么地方呢,如鼻竇炎 、雞眼 ,我們用香來點,灸三個、五個,就看病有多深。這是灸的大原則---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這是原則。所謂“不痛灸到痛止”的意思是,一直灸直到當你碰到患部病根的時候,那兒開始產(chǎn)生了痛,對不對?就表示到了。那怎么知道“痛灸到不痛”,像“腫瘤”就是。在腫瘤痛 的地方一直灸,直到不痛的地方就停住。
總訪問量 493,668次
在線服務(wù)患者 960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