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yī)學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無創(chuàng)DNA檢查已經成為現(xiàn)代產前篩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準確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至關重要。染色體異常是導致新生兒出生缺陷和智力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無創(chuàng)DNA檢查是應用高通量基因測序等分子遺傳技術檢測孕期母體外周血中的胎兒游離DNA片段,評估胎兒常見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風險。無創(chuàng)DNA最佳檢測時間為孕12~22+6周,其優(yōu)點為能夠非侵入性地分析胎兒是否存在染色體異常,對于21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和13三體綜合征的檢出率高于唐氏篩查,可達到95%以上,假陽性率低于1%。無創(chuàng)DNA檢測具有準確度高、非侵入性等優(yōu)點,因此在產前篩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其對于21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和13三體綜合征以外的其他染色體異常篩查準確性有限且一部分人群不適合進行無創(chuàng)DNA檢測,其中包括受檢者孕周<12周;夫婦一方有明確染色體異常;受檢者接受過移植手術、干細胞治療、1年內接受過異體輸血、1年內接受過引入外源DNA的細胞免疫治療等;胎兒超聲檢查提示有結構異常;受檢者有基因遺傳病家族史或提示胎兒罹患基因病高風險;受檢者孕期合并惡性腫瘤;受檢者懷有三胎及以上的多胞胎以及醫(yī)師認為的有明顯影響結果準確性的其他情形等。無創(chuàng)DNA的檢測結果有低風險和高風險兩種,當結果為低風險時,提示胎兒患染色體病的風險較低,但并不表示胎兒染色體絕對沒有問題,還需定期孕檢觀察胎兒發(fā)育情況。當無創(chuàng)DNA的檢測結果為高風險時,許多準父母會感到擔憂和不安。那么當無創(chuàng)DNA高風險時準父母們該怎么辦呢?首先應該明確無創(chuàng)DNA高風險意味著胎兒可能存在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增加。這并不意味著胎兒一定有問題,而是需要進一步檢查和確認。常見的染色體異常包括21三體綜合征(唐氏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和13三體綜合征等。這些異??赡軐е绿褐橇Πl(fā)育遲緩、生長發(fā)育異常、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面對無創(chuàng)DNA高風險,應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冷靜:首先,準父母需要保持冷靜,不要過度恐慌。高風險并不意味著胎兒一定有問題,只是需要進一步檢查和確認。2.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建議:無創(chuàng)DNA高風險后,應及時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了解進一步檢查和診斷的方法。醫(yī)生會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適合的檢查方案。3.進行羊水穿刺或臍帶血穿刺:如果無創(chuàng)DNA結果提示高風險,通常需要進行羊水穿刺或臍血穿刺等侵入性檢查以確診。這些檢查可以直接獲取胎兒的遺傳物質,從而更準確地判斷胎兒是否存在染色體異常。4.關注胎兒的健康狀況:在等待進一步檢查結果期間,準父母應密切關注胎兒的健康狀況,如有異常及時就醫(yī)??傊?,無創(chuàng)DNA檢測提示高風險并不代表胎兒一定存在染色體異常。孕婦和家屬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性,充分了解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做出決策。同時,通過其他途徑緩解焦慮和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情緒,為胎兒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鼻骨發(fā)育異常包括鼻骨發(fā)育不全及鼻骨缺失,指胎兒鼻部兩側上頜骨額突前方鼻骨強回聲短小,形態(tài)異?;蛘呷笔?。鼻骨發(fā)育不良定義方式并不統(tǒng)一,文獻報道有以下幾種:①長度低于正常同齡胎兒的第5百分位或第10百分位數(shù);②孕中晚期鼻骨長度為0.25~0.35中位數(shù)倍數(shù)(multipleofmedian,MoM);③鼻骨長度小于0.75MoM。鼻骨缺失指胎兒鼻部兩側上頜骨額突前方鼻骨強回聲缺失。一般認為在11~13+6周觀察鼻骨缺失較好,此時頭臀長為45~84mm。最理想的時間是孕11~12周。孕中期一般在孕15~22周測量鼻骨長度為宜,隨著孕周的增長,鼻骨骨化趨于明顯,回聲增強,測量時對胎兒體位要求高。臨床處理及遺傳咨詢如下。(1)胎兒鼻骨并不是孕早期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的唯一標準。(2)應該在完善孕早期篩查的其他項目(例如NT檢查、早期血清學篩查等)之后,結合孕婦年齡、血清學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估。高風險者應盡早完善介入性產前診斷以檢查胎兒染色體。(3)許多綜合征都與鼻骨缺失或發(fā)育不全有關,特別是鼻骨缺失或發(fā)育不全合并胎兒其他結構異常的情形,如craniofacial-deafness-hand綜合征、Waardenburg綜合征、Marshall綜合征、全前腦綜合征。但這些綜合征都是散發(fā)的,發(fā)生率極低。亦有報道單純鼻骨缺失或鼻骨過短呈家族性發(fā)病。染色體檢查無明顯異常的鼻骨發(fā)育不良者建議完善全外顯子組測序。摘:產前遺傳咨詢手冊
1.神經管缺陷是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中顱裂和脊柱裂占所有類型的95%。先天性脊柱裂是最常見的神經管畸形,其主要特征是兩側椎弓未能融合在一起,伴或不伴有脊髓腔內容物、脊膜的疝出或向外露出。2.臨床處理(1)根據(jù)解剖學特點,脊柱裂分為顯性脊柱裂和隱性脊柱裂,前者有椎管內容物的膨出,后者則沒有。(2)早期診斷對于先天性脊柱裂的治療極其重要。隨著產前診斷技術的發(fā)展,通過超聲、羊水甲胎蛋白(AFP)和母體血清AFP等檢查方法診斷脊柱裂的準確率逐漸提高,但是對一些無包塊的閉合性脊柱裂仍存在較高的漏診率。一旦通過以上檢查懷疑胎兒存在脊柱裂,應該立即行MRI檢查。MRI檢查對胎兒神經管畸形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B超,可以全面觀察脊柱裂的形態(tài)及脊髓的病變情況。(3)隨著胎兒手術技術的發(fā)展,對有神經組織直接外露、腦脊液外滲的脊髓脊膜膨出可選擇宮內手術治療。對胎兒的早期手術可阻止脊髓損傷的進展,改善出生時的脊髓功能,同時能夠防止腦脊液滲漏與小腦扁桃體下疝的加重,但是宮內治療增加了羊水過少的風險,導致子宮提前收縮,進而出現(xiàn)分娩提前以及新生兒體重較輕等問題,甚至有可能增加胎兒死亡和母體子宮破裂的風險。有研究發(fā)現(xiàn),胎兒鏡手術治療先天性脊柱裂可以減少這些風險的發(fā)生。摘自:產前遺傳咨詢手冊
總訪問量 1,043,649次
在線服務患者 6,917位
科普文章 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