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專家

疾?。? 卵巢癌
開通的服務: 不限
醫(yī)生職稱: 不限
出診時間: 不限

卵巢癌科普知識 查看全部

放療——重返卵巢癌舞臺?這個研究最讓人動心的可能是中位9個月的無藥間隔期,這個間隔期能夠延緩系統(tǒng)治療啟動時機,或許可以讓一些重要的卵巢癌藥物重獲敏感性。研究顯示出的低毒特性(無≥3級毒性),使得SBRT能夠重復實施。以下為主要內(nèi)容:長期以來,自鉑類藥物成為卵巢癌輔助治療主流后,放療逐漸退居次要地位。然而,近年來興起的“寡轉移”理念及立體定向消融放療(SBRT)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放療在卵巢癌治療領域再度受到關注。意大利近期公布的一項前瞻性多中心II期臨床研究MITO-RT3/RAD(PMID:?39326506、40174649)分別針對卵巢癌淋巴結和實質臟器寡轉移病灶進行SBRT治療研究,展現(xiàn)出令人鼓舞的結果。一、研究方案納入標準:組織學證實的卵巢癌寡轉移患者(≤5個病灶),病灶分為淋巴結轉移與實質臟器轉移兩組,預期生存期>6個月。部分患者同時存在淋巴結與實質臟器寡轉移。研究以病灶為單位進行分析,因此這類患者的不同轉移灶分別計入兩個亞組,用以獨立評估SBRT在不同部位的療效。排除標準:粘液性、交界性或非上皮性卵巢腫瘤患者,有嚴重并發(fā)癥或功能障礙。研究設計:使用Simon兩階段設計法評估SBRT對病灶完全緩解(CR)的效果,預定生物效應劑量(BED)≥72Gy,隨訪評估包括CR、局部控制(LC)、無進展生存(PFS)、總生存(OS)及治療間歇期(TFI)等。二、研究結果淋巴結轉移病灶(135名患者,249個病灶):CR率77.9%,客觀緩解率(ORR)94%,總體臨床獲益率99.6%。CR病灶12個月LC率92.7%,顯著高于非CR病灶(63.1%,P<0.001)。中位TFI為9個月,Kaplan-Meier估計的12個月TFI率為52.7%,PFS為36.6%,OS為97.2%。2、實質臟器轉移病灶(88名患者,127個病灶):CR率55.9%,ORR為85.0%,總體臨床獲益率96.0%。CR病灶12個月LC率96.3%,顯著高于非CR病灶(61.4%,P<0.001)。中位TFI為9個月,Kaplan-Meier估計的12個月TFI率為44.1%,PFS為34.9%,OS為91.5%。在安全性方面,SBRT治療毒性極低,無≥3級毒性,僅出現(xiàn)輕度急性毒性反應(≤2級)和極少的輕度晚期毒性。此外,研究強調(diào),SBRT帶來的治療間歇期延長(中位9個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通過局部高效控制寡轉移病灶,患者可顯著延緩后續(xù)系統(tǒng)治療的啟動,減少毒副反應累積,提升生活質量,為個體化系統(tǒng)治療的開展爭取寶貴時間窗口。這一“延遲而非替代”系統(tǒng)治療的策略,展現(xiàn)出SBRT作為一種代謝毒性極低、干預性小的局部治療方式在復發(fā)性卵巢癌中的獨特價值。MITO-RT3的意義在于,研究明確了SBRT在卵巢癌寡轉移治療中的重要地位,對難以手術或系統(tǒng)治療反應欠佳的病灶,提供了精準有效、安全性高的局部控制方法。MITO-RT3提供了放療在卵巢癌治療領域重新發(fā)揮作用的詳細證據(jù)與堅實支持,未來臨床實踐中應積極考慮放療的潛在價值。張翔醫(yī)生團隊將持續(xù)為大家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醫(yī)療,盡可能的為大家提供幫助,幫您解決相應問題,感謝各位患友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