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紹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核醫(yī)學(過去也稱為同位素)是采用極其微量的放射性核素以及相關技術進行診斷和治療疾病的醫(yī)學學科。經過近幾十年的科技發(fā)展,核醫(yī)學已經成為臨床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現代醫(yī)療高新技術發(fā)展的標志性分支學科。核醫(yī)學本身也正逐步建立和發(fā)展出許多亞學科(也叫分支專業(yè)),其中主要包括:核醫(yī)學影像檢查將微量放射性藥物注射到人體內,然后采用ECT(發(fā)射式計算機斷層顯像儀)對人體進行局部、動態(tài)、全身或斷層掃描成像。這種檢查可以及時發(fā)現人體內多種組織的功能性和代謝性的變化,用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判斷疾病的性質和療效分析。
核醫(yī)學成像檢查所采用的放射性藥物有二大類:一類是采用單光子放射性核素(例如锝-99、碘-131、鉈-201等)所標記的藥物進行顯像,顯像的儀器為SPECT(單光子發(fā)射式計算機斷層顯像儀);另一類是采用正電子放射性核素(例如氟-18、碳-11、氮-13等)所標記的藥物進行顯像,顯像的儀器為PET(正電子發(fā)射式計算機斷層顯像儀)。PET有二種:一種是高檔的設備,靈敏度高、圖像分辨率好而且速度快,但檢查費昂貴;另一種是低檔實用型(且附帶解剖定位的X-CT)多功能SPECT/CT,只能進行氟-18標記葡萄糖(18FDG)顯像,但速度慢。
核醫(yī)學成像檢查所用的放射性藥物一般在10-6~10-12mol(相當于微克~皮克級水平),化學用量僅僅是放射科常規(guī)造影劑的千分之一到十萬之一,因此不會有任何的毒副作用;放射性核素對人體產生的輻射量一般僅僅相當于一次X線胸片的輻射量,對病人本人和周圍人群都不會產生輻射危害。
放射性核素治療技術 采用一些特制的大劑量放射性核素(放射性藥物),這些藥物能大量特異性地聚集到病灶,起到靶向治療的作用。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項目包括針對甲狀腺癌、惡性腫瘤骨轉移、不能手術的內分泌腫瘤和各種不能手術完全切除的實體腫瘤等進行放射性核素治療,療效顯著。
核醫(yī)學標記免疫分析(體外檢測項目) 過去僅僅采用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免疫測量(簡稱放免),現在該類技術已經發(fā)展到采用多種免疫標記測量、自動化和快速檢測,而且檢測項目種類多。目前已開展的臨床常用檢測項目有六十多種,臨床應用極為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