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雖然放療效果很好,但是放療期間并發(fā)口腔、咽部粘膜放射性炎癥,病人會感覺到比較嚴重的吞咽時的疼痛,影響進食、睡眠,并且持續(xù)時間比較長,給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我們知道,患者放療期間營養(yǎng)十分重要,如果沒有好的營養(yǎng)作保障,患者就難以堅持這么長時間的放療。可是病人嗓子痛又不敢進食,就很矛盾,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第一:盡早行鼻飼,通俗地說就是盡早將胃管經一側鼻腔插入胃部,然后通過導管給病人提供食物、飲水及藥物。這樣做的好處是1.病人每頓飯都都能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不會因為嗓子痛導致進食太少,充足的營養(yǎng)才能提高免疫力,促進粘膜炎的恢復。2.經鼻胃管進食,減少了對粘膜的機械性刺激,保護了新生的粘膜上皮。3.減少了病人對進食疼痛的恐懼,減輕了心里負擔。第二:給予止痛藥物處理,可以口服嗎啡緩釋片或非甾體類止痛藥,病人往往認為疼痛能忍就忍,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忍痛會影響進食、睡眠及情緒,有害無益。嗎啡緩釋片對胃粘膜無刺激,可以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胃腸道刺激較重,不可長期服用。第三:給與B族維生素及康復新液口服,也可促進粘膜炎及粘膜潰瘍的愈合。預?;颊吲笥淹ㄟ^以上方法能夠順利完成放療,早日康復!
先談一下鼻咽癌的發(fā)病因素,目前認為與EB病毒感染有肯定關系,EB病毒在南方濕熱的氣候條件下生存繁殖力強,故南方人發(fā)病率遠遠高于北方。再就是化學致癌物,比如長期進食腌制食品、接觸化學有害氣體(故新裝修的房子要通風一段時間才能居住)、吸煙等。第三是遺傳因素,鼻咽癌存在家族聚集性,如果一個家族中有鼻咽癌病例,其他家族成員就應該提高警惕。鼻咽癌發(fā)生位于鼻腔后部的鼻咽部,位置隱匿,早期不容易發(fā)現,如果出現吸涕帶血、耳鳴、耳悶、聽力下降以及頸部特別是上頸部無痛性腫塊,就要想到鼻咽癌的可能。晚期癥狀還有頭痛,面部麻木,看東西重影等,應立即去醫(yī)院做鼻咽鏡檢查以及鼻咽部CT及MR,以期早期發(fā)現。一旦確診鼻咽癌先不要緊張,該病用放射治療治愈率是非常高的,應該去正規(guī)醫(yī)院放療科就診,做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如鼻咽、頸部核磁,胸、腹部CT,發(fā)現較晚的患者建議做全身PET-CT檢查。檢查完成后醫(yī)生要進行鼻咽癌的分期。鼻咽癌分期簡單來說有早期、局部晚期及晚期(發(fā)生遠處轉移)。早期僅用單純放療就可治愈,局部晚期要加用同步化療或同步靶向藥物以及放療后的輔助化療,有遠處轉移的晚期患者以化療+免疫治療為主,控制較好后再輔以鼻咽部的放療。鼻咽癌治療結束后要定期復查,兩年內2-3個月復查一次,2年后半年復查一次,5年后1年復查一次即可。
脊索瘤,這種聽起來就讓人頭疼的罕見腫瘤,該如何選擇最優(yōu)治療方案呢?脊索瘤,實際上是一種起源于胚胎殘留脊索組織、具有惡性特征的骨性腫瘤,雖然組織學上是良性的。由于脊索瘤深藏不露,起病緩慢,等發(fā)現時往往已經廣泛侵犯顱底。因此,手術治療通常是首選,它能直接切除腫瘤,減輕壓迫。但手術并非萬能,放療便成為術后的重要補充,它能進一步殺滅殘余的腫瘤細胞,降低復發(fā)風險。尤其是近年來,質子放射治療等高精尖技術的出現,讓放療效果更上一層樓,為患者帶來了更好的長期預后。然而,放療并非萬能鑰匙,它也有局限性,比如可能帶來皮膚紅腫、疲勞、惡心等副作用。因此,放療通常作為手術治療后的輔助手段,患者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病情和身體狀況,權衡利弊,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你是否對脊索瘤的治療還有疑問呢?可以評論區(qū)留言,我將盡我所能為你解答疑惑!
總訪問量 86,369次
在線服務患者 92位
科普文章 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