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疾病是在我們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類疾病,最常見的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下肢靜脈曲張,另一種是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靜脈曲張主要表現為小腿靜脈增粗迂曲擴張,伴有足踝部的皮膚變黑甚至潰瘍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表現為下肢明顯腫脹、疼痛,甚至產生肺栓塞導致生命危險(圖1)。這兩種疾病非常容易診斷,基本上查體和簡單的B超就能夠確診。然而,很多患者甚至部分醫(yī)生也不一定知道,在這兩種疾病的背后可能隱藏著另一種大家不太熟悉的疾病——髂靜脈受壓綜合征。髂靜脈受壓綜合征又叫Cockett綜合征,是由一名叫Cockett的外國醫(yī)生首先報道的。這個疾病主要是由于在人在發(fā)育過程中,由于解剖因素導致的髂靜脈受髂動脈壓迫所致,這種疾病左側較長見(圖1)。由于髂靜脈長期受到動脈的壓迫和動脈搏動產生的“水錘效應”,導致髂靜脈產生狹窄甚至閉塞。而髂靜脈是下肢靜脈回流的主要通道,其狹窄或閉塞后可導致下肢靜脈曲張或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因此在做下肢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手術前,一定要進行髂靜脈造影或CT增強檢查,看是否有髂靜脈狹窄的情況。如果的確是髂靜脈狹窄或閉塞導致的靜脈曲張或血栓,僅做靜脈曲張手術或取栓手術可能不會得到理想的臨床療效,并且容易復發(fā),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癥狀加重。這種情況下,開通狹窄或閉塞的髂靜脈才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圖2)。
患者,女,76歲,確診中央型肺癌(低分化鱗癌)6個月。在外院行靜脈化療4個療程,病變進展;患者頑固性咳嗽伴明顯呼吸困難,無法平臥及入睡,。后到我院就診,行介入治療一次,一月后復查,腫瘤明顯縮小,肺葉復張,患者癥狀在治療后3天就明顯好轉。介入治療對于中央型肺癌患者還是有很好的療效。
談起肝癌,映入老百姓腦海中的首先就是“沒救了”,“癌中之王”,“活不了多長時間了”這些絕望的詞,仿佛肝癌就等同于死神。其實事實情況如何,我個人根據治療近二十年的經驗,用簡單的語言,和廣大讀者簡單的介紹一下真實的肝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病。肝癌是我國最好發(fā)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排在男性第三位,死亡率排在第二位。在我國,老百姓所說的肝癌基本上都是肝癌細胞肝癌。在我國,肝細胞肝癌基本上都是發(fā)生在乙肝患者中間,乙肝患者經過反復肝炎、長期的肝硬化最終形成肝癌。因此發(fā)現肝癌時這類患者的肝功能都不是很好,往往是伴有門脈高壓、肝硬化,還有很多患者是在消化道出血后發(fā)現肝癌的。肝細胞肝癌能否可能治愈、或者是能不能控制好,最關鍵是要早發(fā)現,有點病友可能會反問:“你這不是說廢話么?你有早發(fā)現的方法嗎?”我要說當然有,并且很簡單。因為大部分患者是知道自己有肝炎、肝硬化的,對于這部分患者,只要每年做兩次腹部超聲,查兩次AFP基本能夠發(fā)現百分之90的早期肝癌,當然每年再加做一次腹部磁共振掃描漏診率更低,但腹部磁共振掃描價格有點小貴。還有,對于母親有乙肝的患者,她的小孩一定要搞清楚有沒有乙肝,如果也有乙肝的話,孩子往往在年輕的時候就會得肝細胞肝癌,這部分患者在年輕的時候就要注意定期檢查肝臟,我在臨床上碰到的青年肝癌患者往往母親都有乙肝。當然,還有極少數沒有肝病的患者得肝細胞肝癌,這部分的確比較難防范。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對于病毒滴度很高的乙肝患者一定要堅持口服抗病毒藥物,這往往能夠降低肝癌的復發(fā)率。肝癌只要早期能發(fā)現,不管你是做手術、射頻微波還是做動脈化療栓塞,都能得到一個比較高的局部治愈率。注意我說的是局部治愈,很多網友會問,為什么說局部治愈呢?難倒把腫瘤完整切除,甚至把腫瘤周圍正常組織一塊切除還不能治愈嗎?回答是肯定的。肝癌是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發(fā)生的,只要有肝臟組織存在,腫瘤就有可能復發(fā)。注意、這其實不是轉移,而是新長出來的一個腫瘤。但只要我們能及時發(fā)現這個新長出來的腫瘤,我們還可以繼續(xù)做介入,或者做射頻微波治療。因此只要定期復查,長期生存的幾率還是不小的。當然,并不是每個肝癌在早期都容易治愈,比如說,少部分肝癌患者在首次發(fā)現,腫瘤就是多發(fā)的,或者已經伴有門脈癌栓了,往往治療效果就不好的。但這種情況還是占少數。本文系周兵醫(yī)生授權好大夫在線(www.btabogados.com)發(fā)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總訪問量 1,395,335次
在線服務患者 951位
科普文章 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