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翔凌
主任醫(yī)師 教授
科主任
普外科金小干
主任醫(yī)師
副院長
普外科朱化剛
主任醫(yī)師
血管甲狀腺病區(qū)主任
普外科李永翔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8
普外科熊茂明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8
普外科吳文涌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8
普外科趙紅川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7
普外科耿小平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普外科徐阿曼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普外科張長樂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胡孔旺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7
普外科劉弋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普外科鄒兵兵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7
普外科楊文奇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普外科曹先東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普外科常家聰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普外科江積瑞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普外科劉斌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7
普外科宋海屏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普外科汪恭恕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王光升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普外科于東風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7
普外科余昌俊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7
普外科鄧躍華
主任醫(yī)師
3.6
普外科高山城
主任醫(yī)師
3.6
普外科彭程
主任醫(yī)師
3.6
普外科張永紅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6
普外科劉省存
主任醫(yī)師
3.6
普外科胡志旭
主任醫(yī)師
3.6
普外科周波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吳伙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胃腸外科張震
主任醫(yī)師 教授
3.4
普外科王恒毅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普外科汪正廣
主任醫(yī)師
3.5
普外科祁義軍
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5
普外科陳博
主治醫(yī)師 副教授
3.5
普外科喻鑫
副主任醫(yī)師
3.5
胃腸外科汪圣毅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3
普外科謝文濤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魯明典
副主任醫(yī)師 副教授
3.4
張嘉煒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韋之見
主任醫(yī)師 講師
3.4
普外科余康敏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陳智勇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陳偉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朱存如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謝坤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張劍林
副主任醫(yī)師
3.4
普外科李霆
副主任醫(yī)師
3.4
肝膽外科李方躍
主任醫(yī)師
3.5
結直腸癌治療后,你的飲食變得更加重要,它不僅可以加速康復,而且可以有效防止癌癥的復發(fā) 在結直腸癌診斷和治療之后,你可能會驚訝地發(fā)現,你還可以改善你的飲食。一開始當你處在手術恢復期或正在化療時,你的胃口可能不是很好。但正確的飲食不僅可以幫助治療,它也可以防止結直腸癌復發(fā)。 結直腸癌飲食治療:一個突破性的研究 在波士頓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進行了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研究納入超過1000名接受手術和化療的結直腸癌 III期患者。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一組患者習慣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普遍的飲食,一組患者的飲食更傾向于水果,蔬菜和低脂蛋白質。前組結直腸癌的復發(fā)概率約是后組的15.5倍,這說明了患者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以提高自己的生存幾率。飲食治療包括以下注意事項: 首先是不該吃什么 結直腸癌復發(fā)率最高的群體喜愛的飲食包括: ·紅肉和加工肉類 ·甜點 ·精制谷物如白面包 ·炸薯條 雖然這項研究沒有解釋為什么這種飲食會導致更高的復發(fā)率,但是結果可能與高的胰島素水平以及可能導致導致腫瘤的形成和發(fā)展的相關條件有關。 其次是該吃什么 結直腸癌復發(fā)率低的一組喜愛的飲食包括: ·水果和蔬菜 ·家禽 ·魚 結直腸癌飲食治療:聯合起來 當你開始改變你的飲食,下面是幾種組合方法。如果你沒什么食欲,以下幾種搭配可以成為你的首選。 ·水果和蔬菜。每天五到九份水果和蔬菜。綠色蔬菜、芒果、草莓、哈密瓜、杏干是很好的選擇。多吃富含葉酸以及,維生素B的食物。休斯頓德克薩斯兒童醫(yī)院的臨床營養(yǎng)師和美國飲食協會的發(fā)言人羅伯塔·安丁女士說“低葉酸飲食可能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也可能會加速結直腸癌患者的病情。”“葉酸有許多來源,包括綠葉蔬菜和早餐粥?!? ·全谷物食品。包括全麥或全麥面食,面包和米飯。全麥產包含可能有助于抑制結直腸癌的纖維和營養(yǎng)。 ·乳制品。鈣與維生素D可能有助于遠離結直腸癌。在你的菜單中添加低脂乳制品以及富含鈣的飲品如牛奶、奶酪和酸奶。通過每天攝入三至四份的乳制品或富含鈣的物質,每天至少攝取1200到1500毫克的鈣。 此外,仍有其他的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供選擇: ·限制飲酒 如果你非得喝,請適量——女性每日一杯(12盎司的啤酒或5盎司的葡萄酒),男性每天不超過兩杯。 ·戒煙 辛辛那提大學的外科學教授以及結直腸外科科主任,醫(yī)學博士珍妮絲拉弗蒂說:“吸煙是結直腸癌的風險因素?!苯錈熆梢詼p少結直腸癌復發(fā)的風險和提高你的整體健康,戒煙一勞永逸。 正確的飲食是健康的關鍵,可以幫助抵御多種疾病。所以關注癌癥飲食治療,調整你的飲食方案以減少結直腸癌復發(fā)的風險。
對于胃癌患者而言,無論腫瘤處于早期還是晚期,無論接受何種治療,其飲食習慣都會受到影響。接受胃部分切除及全胃切除手術的患者需要調整飲食習慣,并且在手術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的飲食都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另外,很多人在術后會出現難以消化某些食物的現象。 對此我們的建議是:記錄飲食日記,建立自己的飲食食譜。在日記本的左業(yè)記錄每天吃的食物和吃的時間,右邊標明就餐后是否出現一些不適癥狀。幾天后,便可以發(fā)現哪些食物易引起自己的不適,從而以后避免吃那些食物。 胃癌術后患者可能出現一些不適癥狀:①飽脹感;②傾倒綜合征;③腹瀉;④晨吐;⑤消化不良及胃絞痛。 一、 飽脹感 胃癌術后短期內,患者即使只進食很小量的食物,也會引起腹部飽脹不適。胃部分切除或全切后,胃的容納能力大不如前,小腸將承擔起容納大部分食物的功能。患者在術后短期內最好少量多餐,適應以后,逐漸增加每餐的量以及用餐的時間間隔。起初,為了獲取足夠的營養(yǎng),患者可能每隔1小時就會就餐。一些高纖維的食物易引起胃的飽脹不適,包括:①全麥面包;②全谷物大米和面;③白菜和青菜;④豆子以及豆制品。 術后患者飲食應以少量多餐為宜,后逐漸增加每餐的量,每餐食用的高纖維食品不宜超過一種。術后不宜喝碳酸飲料,任何液體都易使人產生飽脹感。 二、 傾倒綜合征 傾倒綜合征是胃手術后常發(fā)生的一種特定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物過快的進入小腸引起,一般發(fā)生于剛進食后或進食一段時間后。發(fā)生于剛進食完時,是由于食物很快聚集到小腸,組織液被帶人小腸以消化這些食物。組織液的丟失會導致血壓的突然下降,使人感到頭暈、眩暈以及心悸。發(fā)生與進食完一段時間后,是由于食物中的糖分被小腸吸收,血糖升高,機體通過產生胰島素降低血糖,這時,人民可能會有眩暈感,需要休息或躺下以緩解。 以下的方法可能有助于緩解傾倒綜合征: ① 吃慢點 ② 減少飲食中含糖的食物的量 ③ 添加纖維 ④ 增加含脂肪的食物來代替含糖的食物 ⑤ 少量多餐,規(guī)律飲食 ⑥ 少喝湯以及飲料 三、 腹瀉 腹瀉是胃癌術后常見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于術中切除腫瘤及淋巴結的同時切斷了胃的一部分迷走神經,而迷走神經有控制消化道運動及消化液分泌的作用。部分患者在胃癌手術后突然出現腹瀉。腹瀉一般持續(xù)一天,有時也會持續(xù)更長時間,具體表現為一天排好幾次水樣便。術后腹瀉難以治療,每天早上服用抗腹瀉藥可能有用。 四、 晨吐 一般發(fā)生于胃部分切除術后。夜間,膽汁和消化液堆積在十二指腸并且可以返流到胃內使人感到腹脹,難受。將多余的消化道液嘔吐出來后會感到舒服些。助消化藥如氫氧化鋁以及促胃排空藥如多潘立酮和胃復安都可以幫助治療晨吐。但這些藥物只能減輕癥狀而不能根治疾病。如果癥狀嚴重的話,可以尋求外科醫(yī)生的幫助。在極少數情況下,重建手術可以緩解膽汁性嘔吐。 五、 消化不良以及胃絞痛 胃癌術后疼痛也很常見,并且常反復發(fā)作。將幾點薄荷油泡入熱水中,慢慢啜飲可以達到疏風解痛的作用。導致消化不良的食物包括:碳酸飲料、酒精、辛辣的食物、咸菜以及柑橘類食物。 正確飲食,健康生活 基于以上問題,該吃什么,能吃什么成了胃癌術后患者關心的問題。胃癌患者術后很難保持體重,如果體重持續(xù)下降,那么應該去醫(yī)院尋求營養(yǎng)師的幫助。營養(yǎng)師可以幫助制定適合不同個體的飲食方案,既保證充足的能量攝入,又不至于對胃造成過大的負擔。 胃癌手術后需要額外補充鈣、維生素D和鐵。這是應為這些營養(yǎng)素在胃里被吸收,切除全部或部分胃意味著不能從正常飲食中吸收足夠的這些微量元素。在接受全胃切除術后,需要注射維生素B12,因為無法再從食物中吸收這種物資,但維生素B12是生成紅細胞,保持神經和消化系統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資。在接受胃部分切除術后,應定期復查血標本,以保證攝取充足的鐵和維生素B12來維持正常的紅細胞數目。 增加飲食中的營養(yǎng)物資 胃部分切除術后,只要多吃富含營養(yǎng)物質的食物便可保證身體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 富含鈣的食物有:牛奶、奶酪、面包、雞蛋、沙丁魚、卷心菜和花椰菜。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人造奶油、黃油、雞蛋、富含油脂的魚類如沙丁魚、鯡魚、鯖魚和鮭魚。 富含鐵的食物有:紅肉、肝臟、魚、大豆、全麥面包、蛋黃、綠葉蔬菜、堅果等。 紅肉中的鐵最易被人吸收,對于素食主義者而言,可能需要服用鐵劑。維生素C有助于人體對鐵的吸收,所以,多吃橘子或服用維生素C片劑有助于吸收鐵。深綠色蔬菜和肝臟富含葉酸,葉酸也是保持紅細胞健康所需的維生素,胃癌術后一般也需要額外補充葉酸。對于胃癌術后患者來說,即使飲食非常健康規(guī)律,仍然需要食品補充劑,因為沒有足夠的胃組織去吸收特定的營養(yǎng)物質。盡量選擇富含多種維生素的補充劑。 飲食小貼士: 1、 選擇合適的飲食姿勢:有些人習慣坐著吃,有些人喜歡半倚著吃,也有些人覺得邊走邊吃最易消化。 2、 很多人不喜歡早餐。嘗試將燕麥片在全脂奶粉中浸泡過夜,這有助于軟化食物,使得食物更易吸收。也可以加入一些堅果類食物以增加維生素和熱量。以這種方式吃85g燕麥片可以獲得500卡路里,好的早餐是美好一天的開始。 3、 如果出現腹脹、腹痛和腹瀉,可能是對牛奶過敏,選擇合適的不含有奶制品食用。
頸部淋巴結腫大在生活中十分常見。據估計,頸部淋巴結約有300多個,約占全身淋巴結的37%。頸部淋巴結腫大多由炎癥引起,只有少部分與腫瘤相關。那么發(fā)現頸部淋巴結腫大要怎么辦呢?會有什么危害嗎? 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常見原因及臨床特征 ① 炎癥:一般炎癥包括急性淋巴結炎和慢性淋巴結炎。急性淋巴結炎常伴有口腔感染、頭面部皮膚和上呼吸道感染等,表現為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局部皮膚充血、腫脹,化膿性感染常伴有全身癥狀,如發(fā)熱、頭痛、乏力、食欲減退、血常規(guī)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經抗炎后腫塊多可消退。慢性淋巴結炎是頭頸部、口腔等慢性感染導致的、長期存在的淋巴結腫大,大多表現為無癥狀的頸部淋巴結腫大,多位于頜下,可有局部輕微壓痛。這種淋巴結在沒有急性炎癥時多為質軟、活動的淋巴結,一旦因全身抵抗力下降,又轉變?yōu)榧毙匝装Y,病情可以反復發(fā)作。 ② 結核:常見于青壯年及兒童,可為原發(fā)性或繼發(fā)于肺部、腹腔的結核病灶。病程長,患者常有結核病史或接觸史。腫大淋巴結可單發(fā)也可多發(fā),呈串珠狀,緩慢增大,質地中等,可活動,無明顯疼痛或觸痛,可互相粘連成團。當合并淋巴結壞死時,可以出現淋巴結軟化,但無紅腫熱痛等一般炎癥表現。當合并化膿性感染時,其表現又與一般化膿性感染相似。 ③ 轉移性惡性腫瘤:為頸部淋巴結腫大原因之一,原發(fā)灶多位于頭頸部,腫塊多為逐漸增大,質硬,活動度差,無壓痛,常為一側性,也可雙側受累。頭頸部淋巴結主要接受頭頸部器官的淋巴引流,同時也接受胸、腹、盆腔和四肢的淋巴引流。頭頸部的器官主要是甲狀腺、鼻咽部、下咽、喉、食管等。近些年來,由于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其導致的頸部淋巴結轉移也非常常見。因此對頸部淋巴結腫大的患者,要特別重視甲狀腺的檢查,注意頸部淋巴結腫大是否和甲狀腺有關。鼻咽癌、扁桃體癌、喉癌多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鼻、鼻竇、口、面部的惡性腫瘤常侵及下頜下淋巴結,食管癌則易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 ④ 惡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多以頸部或鎖骨上無痛性淋巴結腫大為首要癥狀,也可累及深部(如縱隔、腹膜后)淋巴結,由于扁桃體、鼻腔、鼻竇為好發(fā)部位,患者可伴有鼻咽部癥狀,后期可出現吞咽困難和呼吸困難等器官壓迫癥狀。還可累及胃腸道、骨髓及中樞神經,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而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則常出現發(fā)熱、消瘦以及肝脾腫大等癥狀。 ⑤ 其他良性病變:如反應性增生、壞死性淋巴結炎等。 保持淡定還是提高警惕? 只要某個區(qū)域有炎癥或病菌入侵,局部的淋巴結免疫功能就會被激活,表現為腫大,起到殺滅病菌和阻止炎癥擴散等功能。比如牙痛、咽喉炎等,就可能摸到頸部的腫大淋巴結。門診就診的淋巴結腫大患者中, 95%以上都屬于上述情況,中醫(yī)俗稱“上火”。大部分都是因為淋巴結附近器官的炎癥,或者生活不規(guī)律(熬夜、抽煙、吃辛辣刺激食物等)引起。這類腫大的淋巴結一般都是孤立的,摸起來比較光滑,可以來回推動。炎癥消退后,絕大多數淋巴結會恢復到之前的大小,摸不到了。 然而,有些淋巴結腫大卻不容忽視!腫瘤導致的淋巴結腫大與良性淋巴結腫大不同。腫瘤性的淋巴結腫大往往摸起來不夠光滑,而且硬度較高,甚至像石頭一樣堅硬,也不像良性淋巴結腫大那樣可以自由推動,經常是多個淋巴結連成一片,位置比較固定。一般來說,需要特別注意的淋巴結腫大有三類: ①無痛性、質地比較硬的淋巴結。 ②淋巴結腫大伴有發(fā)熱。 ③淋巴結腫大伴咳嗽或消瘦。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可能預示著炎癥、結核甚至腫瘤的發(fā)生,因此要注意及時就醫(yī),以免延誤治療。 頸部淋巴結腫大的治療 當摸到頸部淋巴結腫大,到醫(yī)院就醫(yī)時,醫(yī)生通常會讓您抽血查血象,同時做頸部彩超等檢查。當彩超異常時,醫(yī)生會根據您的病史、臨床表現等綜合分析,決定是短期復查,還是在超聲引導下淋巴結穿刺針吸涂片或是直接切除腫大淋巴結行病理檢查等。 根據腫大淋巴結的性質進一步決定后續(xù)治療 ① 炎癥:對于急性淋巴結炎者主要是抗感染治療,如果出現局部化膿應切開排膿,同時積極治療導致淋巴結感染腫大的原發(fā)灶。而慢性反應性增生的腫大淋巴結一般無需治療,當出現急性感染時可按急性淋巴結炎治療,反復發(fā)作者,應仔細尋找病因,進行合理治療,避免反復發(fā)作。 ② 結核:處理上以全身治療為主,局部治療為輔。當藥物治療不滿意,局部又可以切除時,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是結核病灶清除術。合并化膿性感染時應行膿腫切開引流術。 ③ 頸部淋巴結轉移癌、惡性淋巴瘤:主要是針對原發(fā)疾病的治療。如甲狀腺癌合并頸部淋巴結轉移,行甲狀腺癌根治手術,同時行中央區(qū)淋巴結清掃或者是頸側區(qū)淋巴結清掃。
總訪問量 3,571,797次
在線服務患者 9,027位
科普文章 22篇